东明这3名女老师,你认识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4 19:53 1

摘要:春风拂过教学楼前的玉兰花树,花瓣簌簌落在窗台,像一封封温柔的信笺。我总爱站在窗前凝望那树,想起初为人师时的急切——盼着孩子们快点开花,却忘了每朵花苞都有自己的节奏。教育,原是一场需要耐心的漫步,在陪伴中静待每一个生命绽放。

鹤发银丝映日月,

丹心热血沃新花。

——《鹤发银丝映日月》

三年级教师 袁东云

漫步走,待花开

春风拂过教学楼前的玉兰花树,花瓣簌簌落在窗台,像一封封温柔的信笺。我总爱站在窗前凝望那树,想起初为人师时的急切——盼着孩子们快点开花,却忘了每朵花苞都有自己的节奏。教育,原是一场需要耐心的漫步,在陪伴中静待每一个生命绽放。

去年接手的班级里,小宇总是缩在角落,作业本上的字迹歪扭得像蜷缩的小兽。一次数学测验后,他攥着满是红叉的卷子,把头埋得更低。我没有批评,只是蹲下来指着卷子上唯一做对的计算题:“你看,这道题的步骤多清晰,像你画的小汽车一样工整。老师相信,只要慢慢来,你能让更多‘小汽车’跑对路线。”此后,我每天留十分钟陪他梳理错题,用彩笔标注重点。当他第一次独立解出应用题时,眼里闪着星光,在日记本上写下:“老师说我能行,我真的做到了。”

树信心、激动力,不过是在孩子跌倒时,递上一束微光,让他们看见自己藏在笨拙里的力量

教室后排的小丽曾是“沉默的石头”,回答问题时声音细若蚊蚋。有次语文课,她偶然哼出课文改编的小调,虽不成曲,却格外灵动。我立刻停下讲课,笑着说:“小丽的‘课文歌’真有创意,能再唱给大家听吗?”她愣住了,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慢慢抬起头,声音渐渐响亮。后来,我常在课堂上留出“创意分享角”,让她带领大家用歌声记课文。多表扬、不语罚,是把批评的话折成鼓励的纸船,让孩子在肯定的溪流里,勇敢驶向更开阔的岸。

班级管理中,我试着把“指挥棒”交给孩子。小明曾因调皮被多次批评,一次选值日班长时,他却怯生生举起手。我决定给他机会,和他一起制定“值日公约”。没想到,他不仅每天提前到校整理讲台,还发明了“积分奖励制”,让值日生们干劲十足。期末班会时,他站在讲台上说:“原来我也能管好班级!”参管理、增自信,是把舞台让给孩子,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自己不仅是被呵护的花苞,更是能守护花园的小园丁。

如今,窗前的玉兰花又开了,孩子们的笑声伴着花香飘远。我终于明白,教育从不是催促与追赶,而是牵着孩子们的手,慢慢走、细细等,等他们在时光里积蓄力量,终有一天,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模样。

四年级教师 王红

爱的教育

每朵花都是美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挖掘孩子的潜能,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

前几天我在音乐课堂上又遇到了一件让我感动的事。那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合唱歌曲,孩子们一如既往地兴奋,可是我注意到,李俊却在低声和身边同学说笑,显得心不在焉。我知道,他常常在课堂上表现调皮,班主任也常为他头疼。但在音乐里,他或许能找到不一样的自己。

我故意停下音乐,笑着说:“合唱中最重要的是每个人的声音都要和别人配合得很好。刚才我听到有人嗓音特别有特色,不如请他试着领唱一下,好不好?”孩子们顿时安静下来,我指了指李俊。他愣了一下,眼睛睁得大大的,似乎在怀疑自己有没有听错。我鼓励地点点头:“老师相信你行。”

他慢慢站起来,声音起初有些发抖,但在钢琴伴奏的引导下,他逐渐唱得越来越响亮。那一刻,他的嗓音清亮而真切,虽然有些稚嫩,却带着特别的感染力。唱到副歌部分时,我轻轻示意同学们跟上,全班的歌声与他的声音融合在一起,仿佛瞬间点燃了整个课堂。李俊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眼睛闪闪发光。

下半节课,我安排了分组演唱。李俊所在的小组主动邀请他做“领唱”,他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答应了。在他的带动下,小组的孩子们唱得格外整齐。演唱结束时,全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顺势说:“大家觉得李俊同学唱得怎么样?”“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李俊的脸涨得通红,却忍不住笑了出来。

下课铃响时,我走到他身边,轻声说:“你很有音乐天赋,只要愿意,你一定能唱得更好。”他抬起头,眼神里充满了光亮,重重点了点头。看着他连蹦带跳地离开教室,我心里一阵温暖。

音乐课堂再次让我体会到,一个孩子的心灵往往只需要一点点的关注和鼓励,就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力量。或许李俊在学习上并不出众,但在音乐中,他可以找到自信,找到被肯定的价值。作为教师,我更要学会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音乐的舞台上被看见,被鼓励,被点亮。

我知道,在以后的音乐课里,李俊可能还会神游太虚,教育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成功,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路何其慢慢兮,但我会时刻提醒自己,爱孩子,赏识孩子。因为赏识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它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它信心的源泉。

三年级教师 宋念念

做一个擦亮星星的人

我一直很喜欢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的小诗《总得有人去擦星星》:“总得有人去擦星星,他们看起来灰蒙蒙。总得有人去擦星星,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每次读起这首诗,我总忍不住想:班上的每个孩子,不就像一颗颗星星吗?有的明亮耀眼,有的却蒙着一层“灰”,而我们教师,就是那带着水桶和抹布的人,要轻轻擦去灰尘,让每颗星星都亮出自己的光。

我们班有几个爱动的小男孩,上课总坐不住,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跟同桌说悄悄话。有一次语文课,我像往常一样让大家课前背诵课文,目光扫过教室时,又看见他们几个在座位上小动作不断。我没有大声批评,而是悄悄走到他们身边。走近了才发现,其中一个叫小A的孩子,手里根本没有课本,正低着头抠桌角。

我赶紧把自己的课本轻轻放在他面前,又用手指着课文里的句子,小声对他说:“来,咱们一起读。”刚开始,他还有点怯生生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叫,但我能看出来,他在跟着我的节奏努力读。虽然他偶尔会落字,跟不上全班的速度,可那认真的样子,让我心里软了一下——他不是不想学好,只是之前没跟上而已。

课文背诵结束后,我特意提高声音说:“刚才小A跟老师一起朗读特别认真,虽然没带课本,却一直努力跟着读,特别棒!”话音刚落,我看见小宇的脸一下子红了,头微微低着,但眼睛里亮晶晶的,藏着藏不住的开心。那节课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居然一直坐得笔直,眼睛紧紧盯着黑板,连手里的小动作都不见了。看着他专注的样子,我心里满是感动:原来一句小小的表扬,对孩子来说这么重要。

从那以后,我更留意小A的一举一动。他上课举手回答问题,哪怕说得不完整,我也会夸他“敢于尝试”;他作业比以前写得工整了,我会在作业本上画个小星星;课堂小组活动时,我也总让他多展示自己。慢慢的,小A变了,上课不再东张西望,还会主动帮同桌捡文具,作业也很少拖沓了。

有一次班会,我特意跟全班同学说:“大家看小A最近的进步多大呀,上课认真、作业工整,咱们都要向他学习!”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A站起来,不好意思地鞠了个躬,脸上是满满的自信。

看着小A的转变,我越发明白:没有“灰蒙蒙”的星星,只有没被发现的光。每个孩子都渴望被肯定,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认可的眼神,就像一缕阳光,能照亮他们心里的角落。作为老师,我们不需要“改造”孩子,只需要带着耐心和爱心,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找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轻轻呵护那一点点光。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做“擦星星的人”,那些曾经蒙尘的星星,总有一天会在夜空中闪闪发亮,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芒——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值得被用心守护的、最特别的星星。

来源:盛大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