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罗斯又一次把军机开到了波罗的海上空,瑞典和德国的战斗机紧急起飞拦截,欧洲的紧张气氛就这样被推到了台前。每隔一阵就上演的“你飞我拦”,成了欧洲惯例,而美国的反应也没有迟到。
俄罗斯又一次把军机开到了波罗的海上空,瑞典和德国的战斗机紧急起飞拦截,欧洲的紧张气氛就这样被推到了台前。每隔一阵就上演的“你飞我拦”,成了欧洲惯例,而美国的反应也没有迟到。
特朗普这时候跳出来说美国会保护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一时间,让外界关注起美国到底是真心帮忙,还是想趁机做点交易。
这些年来,俄罗斯频频派军机进入别国空域,从无人机到侦察机,不打招呼就飞过来。北约国家每次都得派出先进的战机应对,搞得像是对方出一道选择题,让你不断付出真金白银。
这种消耗战之下,压力最大的其实是像波兰、爱沙尼亚这样的前线国家,他们既怕俄罗斯突然做出更大动作,又担心盟友支持不够。
这里面,美国的作用很关键。表面上美国显得挺仗义,说要保障欧洲安危,但细看就能发现,特朗普一面说会帮忙,一面又让波兰出钱修基地,还希望别的欧洲国家多出点军费。
只要听特朗普讲话,基本上能感觉到他盯的不是“友谊分”,而是“账单分”。波兰这些国家没办法,为了安全敢出大价钱去换一份“美式保护”。
而美国也不是只看东欧,这几年,他们向欧洲推销天然气,想让大家少买俄罗斯的能源,还要求欧盟开放市场,让美国车子和货物有更多机会。这种经济动作和安全承诺打包在一起,让欧洲上下左右都觉得被卡了脖子。
至于欧洲自己,想要团结但难度不小。法德比较谨慎,害怕过度刺激美国。东欧国家又太依赖北约,谁都不敢全身心去拼战略自主。欧盟开八千亿欧元的再武装计划,还没落地,各国就已经在分派对和测算风险。
夹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欧洲多数国家都进退两难。有的拼了命想靠近美国,有的却想稳一点和俄罗斯缓和。美国则趁机在这当裁判,制造出一幅欧洲需要美国的样子,让每个国家都不敢松懈。每次美国表态,都有人担心这是交换条件,而不是纯粹的承诺。
俄罗斯的这套低成本消耗欧美高成本防线的玩法,让欧洲被动得很。从投入到效果,北约像是跟着俄罗斯的节奏走,谁要先打破这种循环谁就得冒最大险。可在现实政治下,顾及安全、经济和盟友关系,哪有几家愿意去当第一个出头鸟。
最近这几次空中摩擦,不过是这场较量的缩影。其实俄罗斯的试探美国,美国拿安全要价,欧洲内部意见又乱七八糟,各国间盘算不断。东欧国家等不来一致的防务共识,又反过来让美国的影响力绑得更紧。
照现在的局面,哪个欧洲国家都不得不面对现实:外部威胁一多,自家内部分歧就暴露得更加厉害。大家一边谈战略自主,一边舍不得抛下美国的保护伞,等到真正碰到大事就只能跟着美国起哄。
美国卖的安全和影响力成了包裹在交易里的“友情”,每一步都围绕现实利益来转,波兰这些小国为了多一份保障愿意不断让步,大国则借题发挥,大局始终没法统一。
欧洲只有摸清自己的底牌,才能在美国、俄罗斯这些大国斗法里不被推来搡去。现在,每一场空中纠纷和口头承诺,其实都在揭示同一件事,那就是欧洲还没真正闯过自己的“独立关”。
来源:修竹书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