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凭借其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耐腐蚀性,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新一代电子信息产品等重要的功能材料。不仅如此,人形机器人中的无框力矩电机、人工智能AI算力中的高速连接线缆、低空经济无人机的连接器都要用到铜。
打开一辆新能源汽车的“透视图”,从充电基础设施到三电系统,用铜量已达到80千克至120千克,近乎传统燃油汽车用铜量的4倍以上。
铜,凭借其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耐腐蚀性,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新一代电子信息产品等重要的功能材料。不仅如此,人形机器人中的无框力矩电机、人工智能AI算力中的高速连接线缆、低空经济无人机的连接器都要用到铜。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产业链重构的浪潮中,位于宁波市江北区的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铜加工产品供应商和一站式铜材解决方案提供商,正通过产业变革重塑,锻造自身强劲内核。该公司董事长楼城说:“近年来,金田铜业以智能制造为引擎,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国际市场为舞台,加速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不断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深度转型
记者走进金田铜业精密铜合金棒线“未来工厂”,宽敞洁净的车间里,合金铜锭被机械手抓取放至全自动生产线上,不到4分钟就被挤压成形态各异的铜合金产品;满载物料的AGV(自动导向车)在设备通道与产品货架间繁忙穿梭,自动完成物料的定点运输与摆放;工厂产量、设备状态、标准能耗等数据实时更新,在智能驾驶舱的大屏上一览无余……“在生产过程中,各种工艺参数和生产流程,对产品质量和能耗影响很大,而数据应用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田铜业“未来工厂”数字化项目负责人潘晋说,如何通过收集和运用实时生产数据,让生产过程更顺畅、产品质量更稳定,是金田铜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经过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的沉淀,金田铜业已进入深度数字化及探索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新阶段。目前,95%的订单已实现智能匹配。通过新老数据比对,金田铜业正不断优化工艺参数,逐步得出生产加工的最优解。例如,以前不同产品在进行退火时,员工需要根据不同订单调整温度。现在只需输入具体订单和产品牌号等信息,生产系统就能自动进行数据匹配和温度控制。
如何以AI赋能带动产业发展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在2021年,金田铜业就已建成宁波首批5G智能工厂,在产品质检环节,通过数据分析实现“5G+AI视觉检测”,借助自主研发的算法,实现板坯质量的自动检测。“一旦板材出现裂纹、不平整、凹凸等情况,系统能第一时间进行反馈,让我们更为精细化地管理生产过程。”潘晋告诉记者。正是对数智化转型的重视和投入,金田铜业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在“十四五”期间建成省级智能化、数字化车间,省级5G全连接工厂、未来工厂,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5G工厂等,近期又获评2024年浙江省人工智能应用标杆企业。目前,金田铜业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2024年,我们推动的智能制造项目有90多个,关键设备数字化覆盖率同比提升6.2%。”金田智能制造研究院负责人张海珍介绍。
节能降碳
在金田铜业厂区乘坐新能源巴士,记者发现厂区处处皆风景。山、草、林、河间,满目苍翠,水声潺潺,车间屋顶上的光伏板随处可见,现代化车间有序分布,宛若置身一座现代“工业园林”。“在金田铜业,绿色、低碳与发展从来不产生矛盾,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有机体。”楼城说。
如何最大限度提高原料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金田铜业的答案十分明晰: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形成一套独有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为我国有色金属加工行业树立新标杆。2005年,企业对生产装备提出“不淘汰就是最大的浪费”的管理要求,此后便持续推动落后产能汰换升级,积极推进绿色工厂建设。企业生产技术中心主任项燕龙介绍,“我们运用再生铜低碳、高值化循环利用技术,用再生铜原料直接生产高端铜合金产品,缓解铜资源匮乏的同时,还可大幅降低产品碳排放”。
在铜棒生产车间的自动分选生产线上,记者几乎见不到工人的身影。随着破碎、分选等多道工序的推进,再生铜原料内包含的塑料、橡胶等无价值物质被有效分离出来。项燕龙介绍,这是公司引进的全球先进的再生金属破碎分选技术,可以去除再生铜原料中95%以上的非金属元素,从源头上杜绝有害气体产生。
经过多年发展,金田铜业已经打造出“再生资源—分选—铜加工—铜深加工”循环利用的产业优势,成为国内较大的铜加工企业之一。为更好地将自身发展经验惠及全行业,金田铜业与11家企业及科研院所共同参与了《再生铜原料》国家标准的制定。得益于该标准的制定实施,我国再生铜在铜加工行业的直接利用率从30%上升至70%。
近年来,金田铜业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我们积极贯彻国家‘双碳’战略,持续开展生产节能降耗、工艺流程再造行动,建成的6个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67.4兆瓦,年利用太阳能发电6000万千瓦时以上,先后开展集中供气、反射炉纯氧燃烧、熔炼炉保温等节能减碳项目,每年节约5000吨标煤以上,还实施了氮氢混合气体废气回收项目,每年可减少废气排放量245万立方米。”项燕龙说,金田铜业也因此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无废集团”。
自主研发
近期,金田铜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迈出了重要步伐,其在泰国的“年产8万吨精密铜管生产项目”正式启动。
“先有市场,后有工厂”是金田铜业的战略布局理念。自2015年以来,企业在海外建设营销网点,通过10年的全球化市场布局和客户开发,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客户和高端人才资源,对当地文化和法规也有了深入了解。“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满足客户需求,我们在越南、泰国建成两个生产基地。”金田铜业市场总监汤先朋说。
从1986年只有7名职工的宁波妙山铜材厂,到次年炼出第一炉铜,并开发出H59、H62铜棒实现盈利,再到如今成为中国企业500强、铜加工行业龙头企业,金田铜业正通过产品升级和产业布局,持续扩大海外“朋友圈”。
近年来,金田铜业的铜材产品海外销量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24年上半年年报显示,企业产品海外销量达8.66万吨,同比增长22.84%。目前,金田铜业已在宁波、江苏、重庆、包头以及国外建设了生产基地,并在多个国家设立了分子公司、办事处,建成了全球供应链体系和销售网络,为国内外客户提供铜产品一站式解决方案和采购服务。
想要在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中抢抓时代机遇,拥有更多行业话语权,自主品牌的引领力及影响力至关重要。企业频频亮相国际各大专业展会,不断抢滩多元市场。汤先朋说:“我们每年参加全球工业领域专业性展会超过30场,将公司先进的铜合金材料向客户进行推广,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高端领域对铜合金材料的应用需求,从而调整公司新产品的研发方向。”
如今,金田铜业正加快推进重点战略项目建设和产业布局步伐,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端铜及铜合金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能力,为公司产品转型升级和战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了跟进低空经济、AI算力及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金田铜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近几年,企业生产的新能源及散热领域用无氧紫铜排、AI服务器领域散热器用无氧热管、机器人空心杯电机用电磁线等产品受到市场欢迎,在建的年产35万吨高导高韧铜线项目、年产3万吨特种线缆用高纯低氧铜绞线项目产品在智能电网、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也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金田铜业还聚焦前沿科技,着力开展AI算力服务器用高导电高导热石墨烯铜、海工装备用铜镍锡、新一代高铁牵引电机导条用高强高导铜合金等一批新材料的研发。(经济日报记者 郁进东)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