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赛丨多方回应与于某某坠亡无关:停止“海龟汤”游戏,还逝者尊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19:04 3

摘要:9月21日,警方通报于某某酒后坠亡事件调查结果,明确其为酒后意外坠楼身亡,并披露3名网民因编造“被侵害跳楼”“被虐待丢下楼”“家属被控制”等谣言被采取强制措施。官方通报后,程青松等多名娱乐圈人士纷纷回应与于某某坠亡事件不相关,呼吁停止网暴和诽谤。

潮新闻客户端 潮评赛选手 贾银玉

9月21日,警方通报于某某酒后坠亡事件调查结果,明确其为酒后意外坠楼身亡,并披露3名网民因编造“被侵害跳楼”“被虐待丢下楼”“家属被控制”等谣言被采取强制措施。官方通报后,程青松等多名娱乐圈人士纷纷回应与于某某坠亡事件不相关,呼吁停止网暴和诽谤。

11日于某某意外坠楼以来,各种版本的“真相”伤害了不少人。其圈内好友高泰宇被指出现在“事发现场”附近;导演程青松则被指是于某某坠亡照片中的黑衣黑发男子;宋伊人因被网友发现此前曾居住在案发小区,与极光光有过合影,被指“拉皮条”“杀人犯”;范世錡、方励等也牵涉其中,遭遇辱骂、造谣、威胁等。此类不实信息的传播不仅损害逝者名誉,更侵害无关牵连人员的合法权益。

是什么驱使着网友不断通过社交媒体上的蛛丝马迹拼凑案件“真相”?首先是信息真空催生的认知闭合需求。于某某毫无征兆地坠楼,公众急于探寻原因。但事件初期只有工作室克简短的“已排除刑事嫌疑”声明。且从于某某坠楼到警方通报,这期间官方信息几乎空白。只有小区清洁工能提供一些涉事楼栋纱窗破损等碎片化信息。为满足认知闭合需求,人们有强烈动机去寻找确定性答案,网友围绕着“同饮者是谁”“为何在小区坠楼”“为何反锁房门”“最后一夜到底经历了什么”等疑点反复揣测推敲,以为此事件提供看似合理的解释。

其次是流量逻辑下的情绪“投机”。在缺乏具体信息披露的情况下,单纯的“意外”无法回应网民对于某某坠楼真相的关切。部分自媒体则见缝插针,串联社交媒体上所谓的线索,编造“被下药、潜规则”等离奇但“逻辑合理”的剧情,一方面能满足部分网友的猎奇、寻求刺激的游戏化心理。另一方面,部分网友也倾向于相信案件背后必有隐情,以此平衡对于某某坠亡的震撼情感,部分网友因此加入对假想敌的网暴,以伸张“正义”。

然而,调查真相从来不是靠脑洞拼凑线索的“海龟汤”游戏。于某某事件中,警方基于事实依据,完成了现场勘查、法医检验、调查访问、调取视频监控等工作,排除所有合理嫌疑后才确认调查结果。而网友玩海龟汤式的真相拼凑,只是在信息缺失情况下,基于假设和联想制造嫌疑,此举不仅无法还原真相,还会对相关人员造成极大精神损失,干扰正常网络秩序。

此事件以警方权威通报和对造谣者的查处告终,但近年来“全民追凶、网络破案”的现象时常出现。要破解这一难题,一方面在于提升官方通报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官方通报可尝试跳出“要么不发声,要么只给结论”的困境,尽可能公布一些动态信息,化解公众的认知焦虑。另一方面,此类话题热度高,很难期待平台去限制发布,或许传统媒体可以利用其权威性,及时回应关切,妥善引导舆论,以进一步压缩谣言生存空间。

真相只会从事实依据和严谨的调查取证中走来。网络不是“海龟汤”游戏场,拾取社交媒体上的碎片化线索,拼凑所谓逻辑正确的案情,不仅换不来正义,还会消耗公共资源、伤及无辜。期待人们能以此为鉴,在此类事件面前多一分理性和尊重。

潮评别光吃瓜,输出高见;青评出击,不平就鸣。潮评大奖等你来拿。去圈子 >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