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协同作战飞机(CCA)项目进入关键阶段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4 18:56 3

摘要:美国空军协同作战飞机(CCA)项目已开启关键篇章——其“增量1”(Increment 1)原型机已启动全面地面测试。这一里程碑标志着项目从设计阶段正式过渡至验证阶段,将在2025年晚些时候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前,收集关于推进系统、航电设备集成、自主算法及地面控制接

美国空军协同作战飞机(CCA)项目已开启关键篇章——其“增量1”(Increment 1)原型机已启动全面地面测试。这一里程碑标志着项目从设计阶段正式过渡至验证阶段,将在2025年晚些时候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前,收集关于推进系统、航电设备集成、自主算法及地面控制接口的关键数据。

目前有两支工业团队主导相关工作: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General Atomics Aeronautical Systems)正对其YFQ-42A量产代表性测试机进行评估,安杜里尔工业公司(Anduril Industries)则在推进YFQ-44A机型的设计。两款机型均将接受详尽测试,以确保在进入飞行测试阶段前,满足严苛的性能与可靠性标准。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W·奥尔文(David W. Allvin)上将强调了该阶段的重要性,指出这些测试“填补了设计与飞行之间的空白,降低了集成风险,增强了信心,并为首次飞行成功及最终列装作战人员奠定基础”。

从核心来看,CCA项目是美国空军更广泛战略的体现——该战略旨在依托“人机协同”与“敏捷作战部署”(Agile Combat Employment,ACE)理念,打造更具灵活性、可扩展性的作战力量体系。“增量1”阶段的CCA是首批从设计之初就适配ACE部署模式的机型,其定位为“力量倍增器”,能在高对抗空域中拓展作战范围、提升生存能力、增强杀伤效能,而成本仅为传统有人战斗机的一小部分。正如奥尔文上将所言:“我们正加速推进,因为作战人员迫切需要这一能力。CCA的目标是在高强度对抗环境中为美军提供决定性优势。”

美国空军采用“双供应商”模式,这一决策也体现了其审慎的风险缓解策略。通过并行推进两种不同设计方案,空军可应对任一承包商可能面临的研发延误或技术难题。这种竞争框架不仅能激励两支团队拿出最佳表现,还为评估不同技术方案提供了机会——未来项目后续增量阶段,有望融合两款机型的优势特性。目前,“增量2”(Increment 2)阶段的需求定义工作已启动,其要求将与“增量1”显著不同,这表明CCA的作战角色与能力正处于持续演进中。

在原型机测试推进的同时,美国空军已选定加利福尼亚州比尔空军基地(Beale Air Force Base)作为CCA“飞机战备部队”(Aircraft Readiness Unit,ARU)的首选驻地。与传统战斗机中队不同,CCA平台的半自主特性使其战备状态维护无需依赖大量飞行时长,而是主要通过软件更新、模拟训练及地面检查实现。这一新模式不仅能大幅减轻后勤负担、减少机身损耗、降低整体运营成本,还将重塑自主作战飞机的人员训练与部署模式。

初期部署在比尔空军基地的CCA,将能与有人驾驶飞机一同在加利福尼亚海岸附近的太平洋上空开展飞行测试,并参与内华达州上空的空中演习。尽管CCA资产将在比尔空军基地部署和维护,但未来它们或将被拆解后通过C-17运输机运送至其他基地,与当地有人驾驶空中资产协同部署。不过,这些作战概念在CCA正式投入使用前可能还会进一步完善。

当前,CCA飞行测试已箭在弦上,“增量1”阶段的量产决策预计将于2026财年作出。项目的加速推进,凸显了美国空军应对新兴“同级对手”威胁的紧迫性。若项目成功,CCA将成为空军力量在“构想、采购、运用”模式上的革命性突破,为未来“有人-无人作战系统无缝集成”的力量体系铺平道路。

来源:老陈的上下五千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