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怼权威、坚持说真话?绝对底气是在精准心理学领域已断崖式领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18:34 1

摘要:当我怒怼王辰院士、武大校长、“电击狂人”杨永信时,很多人说我是英雄,说我敢于为民发声。

本文字数约:3587 字

阅读时间约:6 分钟

本文章节:

01、我有时是“孤勇者”,有时是“恶魔”?

02、我为何这么敢说?绝对底气从何而来?

03、“重生”之后,我的人生使命感更强、更紧迫

04、我会一直勇敢说下去,这是我的选择

01、我有时是“孤勇者”,有时是“恶魔”?

每当我对一些社会热点发表评论,网友对我的看法常常两极分化。

当我怒怼王辰院士、武大校长、“电击狂人”杨永信时,很多人说我是英雄,说我敢于为民发声。

当我分析于朦胧、乔任梁、哥哥张国荣、李玟等明星患有“微笑型抑郁症”(又叫“阳光抑郁症”)时,又有人说我胡说八道,吃“人血馒头”,不配做人。

在这些网友的评价里,我似乎被割裂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有时是“孤勇者”,有时又是“恶魔”。

其实,无论外界如何评价,我的初心始终如一:

我希望让更多人掌握真正科学、高效的精准心理学知识,从中获益!

我骂杨永信、王辰院士、武大校长等,是因为他们有人格障碍,尤其是有NPD(自恋型人格障碍)。

当权力遇上人格障碍者,它会成为加害别人的“利刃”!

我分析明星的悲剧,是希望唤起社会对“微笑型抑郁症”的重视,那些表面微笑、阳光的人,内心可能正在崩溃。

无论是人格障碍,还是微笑型抑郁症,都是隐蔽性强、危害巨大的精神心理问题。我希望通过不断发声,帮助大众尽快识别这些隐患,避免更多人间悲剧。

过去,我认为“做事高调,做人要低调”。但做了这么多年自媒体,我算看明白了——在现在这时代,你光是默默做事,声音虽然会传出去,但很弱。

如果想对社会有重大贡献,你就必须既会积极做事,也会勇敢发声,要让自己站在高处,让自己的声音足够大。

所以,我现在选择了“做事要高调,做人也高调”。

我办公的照片

有人夸我:“别人都不敢说,但你敢说,你是精神心理学的代言人!”

也有人怼我:“你脸皮比城墙还厚,是不是有NPD(自恋型人格障碍)啊?”“你一点都不像个专家,天天语不惊人死不休!”

说实话,我早已宠辱不惊,不在乎这些评论了。热搜、网暴?随便来。我要是怕这些,早就不吭声了。

02、我为何这么敢说?绝对底气从何而来?

那我为什么在精神心理领域敢“狂妄”发言?最大的底气,其实来自于实力。

我们摸到了精神心理问题的“根”,掌握了让患者真正康复的“钥匙”。

精准心理学已经颠覆性地发现了精神心理领域的“第一性原理”,更深入地了解了“人性三原色”的底层逻辑。

这些不是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大量的精准化临床实践的颠覆性发现,而且呈现出令人震惊的效果。

比如,很多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去看过上海精卫、北京安定医院、北大六院……

而这些国内顶尖的主流精神科大夫除了所谓的“三板斧”外(精神科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保护性约束),根本束手无策;

但经过我们的精准化临床心理干预,他们快速撤药,回归正常生活,真正走向康复、而且建立起高逆商,复发风险极低。

我们掌握了精神心理领域的“第一性原理”,对社会热点中隐藏的精神心理问题,自然看得更深、更透、更简单,也能分析得更加深入。

所以,许多人觉得我不像传统的精神科医生,也不像传统的心理医生,更不像那些著名专家的做派,这太正常了。

因为我根本就不在“传统框架”内。

精准心理学本来就不是传统的精神医学,更不是主流的现代心理学,而是对传统学科的跨越与融合。

它至少整合了国内外精神医学、心理学、教育学这3个紧密相关的学科,而且实现了对它们的超越。

当然,我说这些话,也绝非“民科”!

我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本科毕业,又拿到复旦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有精神科医师执业资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履历真实可查。

在执业的过程中,我还接受过央视《新闻联播》的采访,总时长为1分51秒。这其中的含金量,大家懂的都懂。

我接受央视《新闻联播》采访

最近,“北京晴日心身健康”正式启航,更是开启了精准心理学的崭新篇章。

以上都是我敢于发声的坚实后盾,是我的底气所在!

03、“重生”之后,我的人生使命感更强、更紧迫

今年4月,我还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我被查出脑瘤,瘤子比鸡蛋还大,人都走到鬼门关了。

所幸,开颅手术成功,我又从鬼门关回来了。

我术后向家人跟小伙伴比起了剪刀手

对我来说,这场大病就像一次重生,我对很多东西看得更透了,也更敢说真话了。

有句老话说得好,“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我都“死”过一回了,我现在就是那个不要命的,我还怕说几句真话吗?

何况,我还是个读过书、有点文化的人。

别人活一辈子,而我感觉我至少活了两辈子。前半生,我是个地道的山东人,实在、耿直;后半生,我活得更像个广东人,务实、敢闯。

不过,我从来没忘本,我始终记得自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娃。

以前我在三甲医院当心理科主任时,免费救治过“国内反抑郁症歧视的第一人”——袁毅鹏。

我救治袁毅鹏的图片

我看清了生命的本质,才更敢说真话,更愿说真话。透露一件事——我已经开始在北京给自己找墓地了。

这不是悲观,而是“向死而后生”的坦然。

人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生存阶段、生活阶段、生命阶段。我现在就已经处于“生命阶段”了。

所以,我能理解华为任正非老爷子所说的,人不能只为了生存而活,更要为使命而活。

现在,我的人生使命感更强了。

我要抓紧时间,全力科普真正高效的、科学的心理学知识——精准心理学,要努力解决所倡导的精准心理学“三级预防体系”需要的临床科研,努力拥抱AI技术。

我不但重活了一次,还有远大而紧迫的人生目标,自然不会畏惧别人对我的评价。

04、我会一直勇敢说下去,这是我的选择

我敢于说话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内外精神心理领域存在严重的“信息壁垒”。这个壁垒必须被快速打破,让大家看到这个领域的真实样子。

很多人对精神心理领域的认知还特别老旧——唯上(只信权威)、唯书(只信书本)、唯外(只信国外),但就是不信实实在在发生的临床突破。

不少国内知识分子对我们的颠覆性发现始终持着怀疑、甚至是根本瞧不起。

对此我完全能理解,但也不得不指出,这些知识分子身上太缺血性了。这是这个群体大部分人的弊病!

过去的我也有这个毛病。但我意识到它了,并努力克服了它。我选择有勇有谋地做正确的事!

2008年,央视《走近科学》的董记者曾说,“何医生,你是一个孤独的英雄”!

我接受央视《走近科学》采访

我不敢自称英雄,但我坚信,如果想快速打破国内外精神心理领域根深蒂固的传统认知,就必须用非同一般的方式。

敢于说真话、仗义执言、有血性——这是新时代,尤其是在AI时代,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回顾过去,我做过不少这样“有血性”的事:

我免费救治袁毅鹏时,很多人提醒我,IBM可能会找我麻烦。我根本不怕,甚至希望他们来找我,结果我等了个寂寞。

2009年,我是唯一一个公开抨击杨永信的国内精神科医生,又有很多人劝我别发声,当心被报复,结果我又等了个寂寞。

我在“加拿大人吴亦凡事件”后为受害者女性发声。这次我没等来寂寞,反而被反咬一口,等来了热搜,甚至被告上法庭。

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们通过法律途径积极应对,最终在二审庭前和解。这件事让我们吸取了教训,不能再做“现代版农夫”!

现在,我仍在继续说真话,我指出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的问题,批评心理学精神分析流派的低效,甚至捅破现代心理学体系的巨大弱点。

尤其是精神分析流派,它不仅影响着心理学界,更渗透到文学、哲学等众多领域,在国内有大量追随者,粉丝。

我公开说出它在精神心理领域的低效与副作用,说它有毒,难免会成为众矢之的。

不过,现在已经是AI时代了,打破信息茧房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就算我不发声,那些低效、早已过时的心理学知识已经烂大街了,很快就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真正高效、精准的知识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九三大阅兵”后,更不用说福建号航母电磁弹射后,中国人真正挺直了腰杆。就像台湾“馆长”说的,“中国人都没法弯腰绑鞋带了,因为每一个人的底气很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早就认清了世界运行的最高法则——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虽然我并不奉行这个法则,但唯有成为强者,善良、正直才有更大的意义。

在国内外精神心理领域,我们已实现“断崖式领先”,这让我有绝对底气坚持说真话,不迎合、不妥协!

所以,我会继续勇敢地说下去!

未来,我仍会大胆地分析社会热点背后的精神心理问题,还会不断科普人格障碍(尤其是NPD)和“微笑型抑郁症”。

希望每一位父母能真正行动起来,学习和掌握更高效、更科学的精准心理学知识。 这是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每个家庭幸福的“护身符”。

无论别人怎么攻击我“爱出风头”“多管闲事”“自大狂妄”,我都不会停止发声。

因为真话或许刺耳,但能救人;沉默固然安全,却会误人。

这就是我的理性选择,为了让更多人内心的痛苦被看见,让更多的真正隐患被重视,减少社会上的人间悲剧,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一直说,勇敢地说!

来源:精准心理学何日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