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不仅是一扇窗口,更是一座桥梁,连接当下与未来,展示由“智变”引发“质变”的跃升路径。本届大会汇聚了众多代表行业顶尖水平的“中国智造”,集中呈现“十四五”以来我国及安徽新型工业化成就,发布多项大模型技术及应用场景,揭示未来十年产业发展的关键
载人月球车、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国产百万元级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
9月20日—23日,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灯光璀璨,一场全球制造业的盛会在此举办。
作为制造业大省,安徽正全力推动产业由“制”向“智”迭代升级。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不仅是一扇窗口,更是一座桥梁,连接当下与未来,展示由“智变”引发“质变”的跃升路径。本届大会汇聚了众多代表行业顶尖水平的“中国智造”,集中呈现“十四五”以来我国及安徽新型工业化成就,发布多项大模型技术及应用场景,揭示未来十年产业发展的关键密码。
智造未来
机械臂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人形机器人灵活地抓取奶糖,机器狗稳步行走在模拟街区内……
大会今年首次设立的智能机器人展区内吸睛无数。
一支由五名“成员”组成的机器人乐队——架子鼓手、键盘手、贝斯手和两名吉他手,以科技感十足的演出吸引观众驻足。它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制造业的冰冷印象,充满了互动与体验的生命力。
另一侧,一款绿色的智能喷涂机器人正模拟真实轨迹对白色车身进行喷涂。通过机器人内部集成的智能工艺系统,可以自动完成配色、换色、喷涂、清洗等工序,平均80多秒就可以完成对一辆车的喷涂。
机器人大道两侧,一侧是工业制造机器人,展现“硬核”实力;一侧是服务生活场景的人形机器人,柔软而贴心。从焊接、搬运到舞蹈、家务,机器人正深入人类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安徽智造”展现出技术与温度并重的力量。机器人正不断融入人类生产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安徽智造”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力量和温度。
从掌握十八般武艺的智能机器人到颇具未来感的飞行汽车,这场科技盛宴汇聚了中外企业在“智造”领域的最新成果,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未来已来。
智变协同
展馆之外,300余名政产学研代表以“具身智能驱动制造强国建设”为主题共探行业未来发展之路。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技术融入物理载体的前沿形态,正为制造业的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注入新动能。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指出,具身智能不仅重塑生产方式,更承载着制造强国的战略使命。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和生产基地,国内产业创新加速,区域特色鲜明,产业链协同增强。
安徽积极拥抱变革中的机遇,把发展具身智能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抓手。面向未来,安徽将持续聚焦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打造体系化、全栈式技术攻关网络,挖掘推广示范应用场景,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互动机制,形成“四链融合”的创新生态,为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的发展提供成长的沃土。据悉,安徽省计划在两年内投入30多亿元资金,通过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加快迈向“智造强省”。
八载质变
自2018年以来,大会已成功举办8届。
实践早已印证:历经八年深耕的大会,不仅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更在“智变”中“质变”,实现了自身的迭代升级。
世界制造业大会,绝非一场场简单的“行业聚会”,更重要的功能在于:以会为媒,以会聚智,以会引资!
本届大会实现了规模、内容、国际化的“三重升级”。斯洛伐克担任大会主宾国,河南省作为主宾省参与本届大会,来自超4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企业代表等受邀出席,外宾人数占比超过50%,体现了大会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
在开幕式及众多论坛上,《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水平(2025)》《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研究报告》《徽商发展报告》密集发布……借助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这个全球化大舞台,超过100项的研究成果、行业指数、白皮书等首发首秀,进一步提升了大会的“含金量”。
据统计,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共促成各类合作项目735个,总投资3802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较上年分别增长2.4%和3%;其中制造业项目数及总投资占比双双超过90%;长三角地区合作项目数及总投资占比双双超过50%。
这场扎根安徽的盛会,早已成为全球制造业打破壁垒、协同发展的关键纽带,其背后不仅折射出开放合作理念,更是当下产业升级浪潮中最珍贵的破局思路。
扎根安徽,链接全球。世界制造业大会不仅是展示成果的平台,更是推动开放合作、破解产业难题的重要引擎。面向未来,大会将继续汇聚全球智慧,以务实举措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球产业升级注入持续动力。(安徽经济报记者 牛海)
来源:安徽经济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