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放式耳机以颠覆性的佩戴体验迅速跻身音频设备顶流。其核心价值在于「环境感知」——既能享受音乐,又能清晰感知周围声音,完美解决了入耳式耳机的听力损伤风险与头戴式耳机的闷热感。但这类产品始终面临两大质疑:音质妥协与漏音隐私风险。
开放式耳机以颠覆性的佩戴体验迅速跻身音频设备顶流。其核心价值在于「环境感知」——既能享受音乐,又能清晰感知周围声音,完美解决了入耳式耳机的听力损伤风险与头戴式耳机的闷热感。但这类产品始终面临两大质疑:音质妥协与漏音隐私风险。
今天测评的虹觅HOLME Ultra开放式蓝牙耳机,能否在舒适与安全的基础上,突破行业桎梏?让我们深度体验寻找答案。
工业设计:极简美学与人体工学的平衡初见虹觅HOLME Ultra,其设计语言便透露出专业音频品牌的克制与考究。 材质与重量:液态硅胶耳挂+钛合金记忆钢丝的组合,单耳仅重8g,柔软亲肤且柔韧性极强。实测连续佩戴3小时无压迫感,剧烈运动时耳挂与眼镜腿亦无冲突,真正实现了「无感佩戴」。
配色与细节:提供虹觅黑/白双色,磨砂充电盒表面抗指纹且便携性极佳(仅掌心大小),开合阻尼感适中,支持单手操作。
创新触点式充电:彻底告别传统耳机触点接触不良的痛点,磁吸式充电仓实现「开盒秒连、入盒秒断」,充电效率提升30%。实测充电5分钟可续航2小时,整机组合续航达40小时,重度用户亦可一周一充。
音质实测:开放式耳机的「声场革命」硬件配置:16.2mm石墨烯振膜动圈单元,堪称开放式耳机领域的「超规格武装」。石墨烯材质具备轻量、高刚性的特点,可还原更丰富的声音细节,而超大动圈则带来充沛的低频量感与宽广声场。
主观听感: 低频表现:以《Bass I Love You》测试,鼓点下潜深度超出预期,弹性十足且无拖沓感,开放式结构竟能营造出封闭式耳机的低频氛围。
中高频解析:试听《Hotel California》现场版,吉他弦振动、观众掌声的方位感清晰可辨,人声齿音控制得当,未因强调解析力而显得刺耳。声场宽度:播放《行星组曲》等交响乐时,乐器定位层次分明,横向声场可媲美部分头戴式耳机,纵向深度略有不足但属开放式结构特性。
客观评价:相较传统开放式耳机,虹觅通过声学算法补偿了环境音对音质的影响,尤其在中低频表现上堪称突破,但极高频延伸仍略逊于高端入耳式耳机。三、漏音与隐私:技术迭代下的隐私守护痛点攻克:开放式耳机的漏音问题曾被诟病为「社死神器」。
虹觅的解决方案是定向声波技术+防漏音模式: 定向声波:通过声学结构控制声波传播方向,减少向外的能量扩散。实测音量60%以下(日常通勤常用档位),旁人几乎无法听清内容。一键防漏音模式:开启后通过算法压缩动态范围,进一步降低漏音风险。在地铁等嘈杂环境中,此模式可平衡隐私与听音清晰度。
四、全场景适配:运动、办公与通勤的无缝切换运动场景:IPX6防水+8g轻量化设计,实测雨中慢跑30分钟无故障,汗液渗透风险极低。蓝牙5.4芯片提供稳定的10米连接,未出现断连或音画延迟(游戏模式延迟低至80ms)。办公场景:四麦ENC降噪在键盘敲击声中仍可清晰通话,环境音透传模式(环境增强等级可调)让同事交流无需摘下耳机。双设备切换:支持同时连接手机与电脑,来电时自动暂停电脑音频,切换逻辑流畅。
总结:重新定义开放式耳机的价值边界虹觅HOLME Ultra并非一款「完美无缺」的产品,但它精准抓住了开放式耳机的核心矛盾——用可接受的音质妥协,换取全天候的舒适与安全。对于以下用户,它堪称年度真香之选: 长时间佩戴需求者(通勤/办公)运动爱好者(防水+稳固性)隐私敏感场景使用者(地铁/图书馆)
最终评价:虹觅HOLME Ultra以技术创新打破了开放式耳机的固有偏见,它或许不是音质最极致的选择,但一定是综合体验最均衡的「六边形战士」。如果你追求「无感佩戴」与「环境感知」的终极平衡,它值得成为你的下一副耳机。
来源:铁血蓝色科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