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福特到来!福特成立全资销售公司,合资剧变开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4 17:31 1

摘要:9月23日,福特中国发布了公告,声称全新的福特销售服务公司已经组建完毕, 10月1日起将正式启动运营,全面负责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皮卡车型在国内的营销、销售以及服务业务。

9月23日,福特中国发布了公告,声称全新的福特销售服务公司已经组建完毕, 10月1日起将正式启动运营,全面负责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皮卡车型在国内的营销、销售以及服务业务。

前长安福特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陈晓波将出任公司总裁,直接向福特中国CEO吴胜波先生汇报。关于新公司的职能,官方说法是为了整合现有销售与服务网络,打造高效、统一的一站式用户体验平台。

销售作为汽车行业的 “命脉”, 是贯穿产业链全环节的 “核心引擎”。这也意味着东西福特已经事实上实现了“合并”,变成了“一个福特”。

这对于福特,对于合资品牌究竟意味着什么?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东西“分治”终结,福特的纠结与果断

在大多数国人眼中,福特的合资公司似乎只有一家,也就是2001年成立的长安福特,总部位于重庆,是福特在华布局主流乘用车市场的核心平台。我们熟悉的多款经典车型,比如福克斯、蒙迪欧、探险者等,都产自长安福特。

其实在长安福特之外,福特早在1995年就通过入股江铃汽车32%股份的方式进入了中国市场,两者同样有很深的羁绊。

最初,东西两家福特的业务线并不重叠,长安福特主要负责乘用车板块,江铃福特则负责商用车板块。但从2014年左右开始,福特就开始在江铃福特拓展乘用车业务。

比如2015年江铃福特推出了撼路者Everest,也意味着两者之间泾渭分明的业务界限,已经被打破。此后几年,江铃福特在乘用车领域的戏份越来越重,也遭到了长安福特强烈的反弹。

福特不是没有想过渠道整合,2018年,福特试着将长安福特、进口福特、江铃福特整合成统一渠道。但因为几方的授权标准不一样,这次整合并没有成功。

2020年6月,几方又进行了新一轮谈判,最终江铃福特乘用车正式脱离福特全国分销服务机构,当时的说法是为整合做准备,但最终并没有下一步动作。

这也说明一点,合资品牌的渠道整合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理论上回归“一个福特”,当然有助于减少内耗、降低成本。但这么多年的独立运行和持续投入,后续利益如何保证?体系如何运行?确实是一大难题。

从结果来看,福特最终勇敢迈出了这一步。新成立的销售服务公司承接福特重返巅峰的核心目标。合并完成后,福特无须再分散资源到东西两家公司上,势必会在电动化上可以有更多的行动,集中力量打造产品。但结果会如何,暂未可知。

(2)从分到合,已成大趋势

合资品牌的分治,是有历史原因的。1994年,中国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里面明确规定:外国车企在华只能有两家合资车企,同时限制外资股比不得超过50%。对于外资车企来说,这是两条最重要的“紧箍咒”。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起国内已经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了。只是此一时彼一时,似乎没几家外资车企有兴趣折腾这个股比了。合资品牌整体示弱,不退出就不错了,没几个愿意继续增资。

两家合资车企的格局,也曾有过先进性。以福特为例,一家专注乘用车,一家专注商用车,实现了市场最大化。大众通过一汽-大众覆盖北方市场、上汽大众深耕南方市场,丰田依托南北丰田分别辐射不同区域,都实现了快速渗透全国市场。

此外,两家合资公司形成良性竞争,外资可通过业绩对标优化管理。简言之,避免被某家企业“拿捏”。一旦对产品的推广不及预期,外资可以寻找另外的合作伙伴。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爆发,合资品牌也由曾经的飞速增长陷入了下滑期。2022 年,合资品牌市占率还有60%, 2023 年就跌到了44%,2024 年这一数字变成了31.5%。

为此,合资品牌也在调整。比如现代和PSA把市场中心转向出口,一汽马自达变成了长安马自达的全资子公司,都是为了继续活下去。

也有市场表现不错,主动调整的。比如丰田中国正在试点销售渠道调整措施,在部分“单城单店”区域(一个城市只剩下一家丰田4S店)同时授权销售广汽丰田与一汽丰田的全系车型。

此外,丰田还打算对“双生车型”战略进行优化调整。部分“双生车型”将被整合,比如雷凌和卡罗拉,未来可能只保留其中一款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

(3)合资“三步走”

在过去,合资品牌是不断扩张的。以大众为例,1985年上汽大众正式投产,首款车型为桑塔纳凭借皮实耐用的特性迅速打开市场,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立马1991年一汽-大众就成立了,投产奥迪品牌和捷达车型。

此后就是两边“端水”,一路成长为巨无霸。

但如今,这样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大众算是卖得不错的,但真正畅销的也就是几大传统“神车”。新推出来的ID.系列销量并不高,南北再“分流”,市场影响力就更小了。大众也在求变,比如成立大众安徽,就是希望在新能源领域由单一的厂家主导。

像福特这样快刀斩乱麻成立独立的销售公司,也是一个思路。哪怕福特的东西分立仍在,也能通过终端的调整,弱化各自的影响。长安福特也好,江铃福特也罢,都变成了新公司的“代工厂”。

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好事,不用再两头跑,售后也更有保障,统一成一站式服务,一家公司总比两家公司撑得更久。

当然,这也意味着,如果后续销量继续下滑,福特销售公司可以直接放弃曾经的合资企业,进一步收缩业务。比如只卖进口车,有F150、Mustang、烈马在,轻装上阵维系还是不难的。

(4)功夫拍案

对于外资品牌而言,双合资的布局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已经不适合如今的时代。但动摇现有格局,又会引发大的动荡和反弹。可能改革还没完成,已经被内耗给干掉了。

在这种情况下,像福特这样先建立统一的销售渠道,可能是双方更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接下来,就是不断强化独立销售公司的权限,最终形成合力。

未来会怎么样,谁也不好说。福特也只是在尝试,包括丰田等企业,也在通过自己的方式需求改变。大家看好合资品牌转型成功吗?

来源:功夫汽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