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0后程序员凭借扎实技术编写程序,逐渐成为圈里小有名气。但他却选择为网络黑产吸粉引流,提供技术支持,最终难逃法律制裁。近日,经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被告人王某犯提供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90后程序员凭借扎实技术编写程序,逐渐成为圈里小有名气。但他却选择为网络黑产吸粉引流,提供技术支持,最终难逃法律制裁。近日,经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被告人王某犯提供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王某是个典型的90后技术男,大学毕业后做了几年“码农”,不甘受约束的他选择成为自由职业者。凭借扎实的技术,他喜欢研究大厂软件的“漏洞”,逆向分析后做些小工具,还常在论坛、社群里分享成果,慢慢成了圈里小有名气的“大神”,靠出售自己的技术作品也赚了不少钱。
2022年11月的一笔“大单”,让他彻底偏离了方向。有人找他研发一款“改机软件”,目标是突破国内某社交平台的风控监测。
为什么有人要“突破风控”?原来,这款社交平台覆盖短视频、直播、电商等场景,用户群体广,成了不法分子的“目标场”。他们冒充名人、发土味情话,甚至用AIGC造假,目的只有一个——“吸粉引流”,背后藏着诈骗、传播不良信息等黑产链条。
社交平台也不断升级相应的风控策略,通过分析注册账号、登录设备、系统环境、使用行为等排查异常账号,限制该账号的部分功能并进一步加强验证,做好事前预防、风险管控。这些风控措施无疑提高了不法分子的犯罪难度和成本,让黑产分子“难以下手”。于是他们把主意打到了技术人员身上,想找帮手实现“突破”防线。
王某接受委托后,对逆向分析成果进行了完善,研发了一款“香某某”软件,其中的“一键新机”功能能突破社交平台风控唯一性识别机制,绕开检验机制,而数据恢复功能则可实现大批量无验证登录。“香某某”软件推出后大受欢迎。王某随即对软件再次升级,提升兼容性,将适用范围扩大的其他社交平台。同时,以周卡、月卡、年卡的方式通过网络销售该软件,由此获利80万元。
远在外地的杨某,就是在黑灰产群里看到“香某某”软件,买了之后用它登录多个账号,发带引流二维码的短视频,给黄色网站拉流量。最终,杨某被警方抓获,顺着软件线索,警方也找到了王某。2023年11月,王某被抓。
审查过程中,承办案检察官特意厘清了一个关键问题:“技术工具”和“犯罪程序”的区别。“不是所有技术工具都‘中性’,判断一个程序是否违法,不光看技术原理,更要看设计目的上是不是为了突破安全防线,功能用途上有没有其他合法用途,在实际危害上是否帮黑产实现了违法犯罪?”
检察官认为,像涉案软件,用途单一到只能“绕风控、破监测”,没有任何合法场景能用到,它早已不是“中性工具”,而是法律明确禁止的“犯罪程序”。
经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被告人王某犯提供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来源:周到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