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邓廷桢是清代抗英民族英雄,今天介绍他的5首诗,你觉得他的诗水平如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真知灼见。
邓廷桢是清代抗英民族英雄,今天介绍他的5首诗,你觉得他的诗水平如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真知灼见。
1.
三月廿三日纪梦
晓日葱茏上茜纱,枕边清梦不离家。
分明昨夜依慈母,笑说长安看杏花。
此诗写于嘉庆六年(1801年),作者时年26岁。本年,作者在北京参加会试。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此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忆母之情。
2.
送王竹屿之官杭州二首 其一
秣陵曾记把杯时,又向京华接羽仪。
赋别顿教千里远,论交翻悔十年迟。
书生作宦终非俗,名士传家例有诗。
一片卢沟桥上月,照人今夜是天涯。
此诗写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作者时年31岁。题目中的“王竹屿”即王凤生,他前往杭州上任,作者遂写此诗相赠。
首联“秣陵曾记把杯时,又向京华接羽仪”追忆往事,当年作者曾与王凤生在南京把酒言欢,后来又相逢于北京,二人情谊匪浅。
颔联“赋别顿教千里远,论交翻悔十年迟”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相见恨晚之感,苏轼写给王安石的诗中有这样一句:“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此诗可能受其影响。
颈联中,“书生作宦终非俗”称赞王凤生并非凡夫俗子,有高洁的品格;“名士传家例有诗”后有作者的自注:“新刻尊甫葑亭先生《双佩斋集》。”意思是王凤生的父亲王友亮的诗集刚刚刻出,文采斐然,而王凤生的诗也不输其父。
尾联“一片卢沟桥上月,照人今夜是天涯”融情于景,令人回味无穷。
3.
万竹园旧居作四首 其三
瓶花左畔列牙签,镇日焚香下布帘。
束发儿能受章句,齐眉妇解理齑(音机)盐。
良朋忆旧车频过,群从(音纵)耽吟韵屡拈。
凄绝板舆难再奉,素衣无限泪痕添。
此诗写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作者时年37岁。先前,作者担任宁波知府,不久,母亲去世,他回乡丁忧。此诗即写于这段时间。
首联“瓶花左畔列牙签,镇日焚香下布帘”写出作者旧居的静谧,瓶子里插着花,架上藏书万卷以象牙为签,每日焚香独坐观书,乐何如之。
颔联“束发儿能受章句,齐眉妇解理齑(音机)盐”结合今昔,十五岁是男子束发之年,从此开始攻读经典;后来与妻子举案齐眉,妻子亦能够安贫乐道(齑盐指的是简朴食物)。
颈联“良朋忆旧车频过,群从(音纵)耽吟韵屡拈”提及友人频来拜访,众人热爱吟咏,屡屡分韵作诗,不亦乐乎。
尾联“凄绝板舆难再奉,素衣无限泪痕添”笔锋一转,作者想起母亲已然去世,自己再也无法奉养至亲,禁不住怆然泪下。
4.
王潜庵招游湖上次纯甫韵
风定湖波似掌平,兰桡轻傍六桥行。
人如西子镜边坐,云向北高峰上晴。
花港渔舟归棹缓,竹炉僧院试茶清。
郭熙苍翠倪迂淡,尽把闲情作画评。
此诗写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作者时年39岁。友人请作者游览西湖,作者心情喜悦,遂写下这首清新自然的诗。尾联中,“郭熙苍翠倪迂淡”中的“倪迂”即倪瓒。
5.
西园消夏十首次壁间韵 其四
听雨心方喜,看云意不居。
草深时吠蛤,水浅乍通鱼。
鸦觜供锄药,乌皮好曝书。
苔痕兼树色,分绿到阶除。
此诗写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作者时年41岁,担任陕西榆林知府。此诗表现了他闲适的心情。
邓廷桢的5首诗就介绍到这,你觉得他的诗是否值得一读?
来源:地瓜说诗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