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动态】“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人工智能与李四光精神科普讲座点亮成华区两小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6:57 2

摘要:当科学的种子播撒在青春的沃野,当报国的信念扎根于少年的心田,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成华学子的逐梦之路,为青少年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让科学家精神在校园中熠熠生辉。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

当科学的种子播撒在青春的沃野,当报国的信念扎根于少年的心田,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成华学子的逐梦之路,为青少年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让科学家精神在校园中熠熠生辉。

今日,就让我们一同踏入成都市海滨小学校和成都市石室小学,共赴一场科普讲座的奇妙之约!

《神奇的人工智能世界》

成都市海滨小学校

为弘扬科学精神、激发青少年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与热爱,9月19日上午,由成华区科学技术协会、成华区教育局联合主办,成都市科学传播学会承办的“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成都市海滨小学校成功举行。

本次活动特邀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周加贝,为海滨小学校师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AI主题讲座——《神奇的人工智能世界》。

讲座伊始,周加贝副教授以AI生成的讲座助理“小谭姐姐”惊艳亮相,瞬间吸引全场目光。紧接着,他又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将自己“化身”齐天大圣,屏幕中金箍棒舞动、身影灵动,传统神话与现代科技激情碰撞,引来孩子们阵阵欢呼。“你认为AI是什么?”,随着周加贝副教授抛出这一开放性问题,孩子们思维迸发:“AI是机器人!”“AI很聪明!”天真的童声中闪烁着对人工智能的无限想象,探索科学奥秘的种子悄然播撒心田。

周加贝副教授将提前用AI生成的诗词图片展现在大屏,接着让同学们猜测图片表达的是哪一首诗词。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古诗理解能力的趣味挑战,更是一次深刻的跨媒介互动体验,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人工智能如何理解、重构并赋予传统美学以新的数字生命。随后,三段由AI生成的影像带大家步入一场跨越时空的视听之旅:从大学生活的缤纷场景,到历史人物的鲜活重现,再到霓虹灯中氖气发光的科学原理——AI以光影为墨,绘出一幅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知识长卷。孩子们在惊叹中真切感受到:科技不仅是代码,更是拓宽认知的无尽桥梁。

讲座尾声,周教授巧妙利用AI将同学们对未来AI的畅想谱成乐曲,这些充满童趣的创意被实时输入AI音乐生成工具,瞬间转化为一段段灵动而充满科技感的旋律。当孩子们听到自己一句句真诚的憧憬化作悠扬或激昂的乐章,全场沸腾了——这不仅是一首曲子,更是科技与童心共创的未来回响。

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互动性强的AI体验,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更在他们的心中种下探索与创新的种子。

《努力向学 蔚为国用——继承和弘扬李四光科学家精神》

成都市石室小学

2025年9月23日上午,由成华区科学技术协会、成华区教育局联合主办,成都市科学传播学会承办的“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成都市石室小学成功举行。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馆员罗德燕老师以《努力向学 蔚为国用——继承和弘扬李四光科学家精神》为题,为师生带来一场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专题讲座。

讲座从李四光的童年讲起,罗德燕老师介绍他5岁入塾读书,虽家境清寒但勤学不辍。1902年他进入武昌西式小学堂,成绩优异,后被推荐至日本留学。青年时期,李四光在日本学习造船专业,并加入同盟会,立志报国。之后他远赴英国改学地质学,始终以国家需要为志向,展现出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白色恐怖吗?”在简要解释这一历史背景后,她详细描述了1948年李四光回国面临的压力与阻碍:蒋介石多次派人劝说其赴台,甚至暗中阻挠,但李四光毅然选择绕道法国、瑞士,历经半年艰辛旅程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罗德燕老师系统介绍了李四光回国后的重要贡献。他长期在北京大学任教,培养大批地质人才,并参与武汉大学选址、中国地质学院筹建等工作,为我国地质教育奠定基础。在海外期间,他积极传播科学报国思想,激励留学生归国效力,并驳斥分裂西藏的不当言论,展现科学家担当。他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应用于找煤、证实中国第四纪冰川、指导铀矿勘探等重要工作,为“两弹一星”事业提供关键支撑。

本次讲座通过生动的讲述和深入的互动,让同学们全面了解了李四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一生,引导同学们树立了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

未来,成华区科学技术协会将继续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让更多优质科普活动走进校园,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来源:科普成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