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20-21日,由南京大学和名古屋大学联合主办的“域外古写经与佛教古典”青年学者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圆满举办。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以及名古屋大学、东洋大学、龙谷大学共10家高
2025年9月20-21日,由南京大学和名古屋大学联合主办的“域外古写经与佛教古典”青年学者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圆满举办。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以及名古屋大学、东洋大学、龙谷大学共10家高校科研机构14位学者参加研讨会,围绕日本古写经、域外佛教文献,从佛典语言、思想诠释、经典流传、佛教交流等多角度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讨论,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学者在佛教文献学研究领域的深耕细作,精进臻善。
会议开幕
9月20日上午,开幕式在南京大学哲学学院325会议室拉开序幕。南京大学助理教授平燕红首先代表会议主办方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共同举办本次会议的名古屋大学致以诚挚的谢意。她指出在日本古写经作为当下海外活跃的研究主题,但在国内发展尚不深入的背景下,开展以“域外古写经与佛教古典”为主题的研讨会,意义深远,旨在搭建平台促进中日佛学深度交流,促进青年学者深入对话,激发才思,碰撞灵感。
名古屋大学助理教授李乃琦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并向与会学者致以诚挚感谢。作为名古屋大学在中国最早的兄弟院校,南京大学与名古屋大学学术交流渊源深厚。正是由于双方长期密切的交往,本次研讨会才能迅速敲定。李乃琦助理教授表示,本次研讨会之“新”,不仅是主题之新,还是形式之新,不仅是个人的发表,更是实质地讨论,期望学者们能在交流中修正错误、解决问题、完善研究,甚至达成合作。
第一场研讨
本次会议分为上、下午各两场共四场研讨。开幕式结束后,随即举行第一场研讨,共三位学者发表,名古屋大学助理教授李乃琦主持。
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助理教授平燕红介绍日本金泽文库文献来源及所藏的中土失传华严文献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祖荣从宇文所安在《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一书中提出的两个“生成”理论为基础,从两个“生成”角度揭示《注维摩诘经》的产生,同时又从《注维摩诘经》的文本演变,理清两个“生成”的过程。
东洋大学博士研究生崇昊以明代洪武时期临济宗禅僧季潭宗泐为个案,考察季潭宗泐所撰注释书在中日间的流传,并分析其语录在日本汇编成册的可能性。
第二场研讨
第二场研讨,共三位学者发表,名古屋大学特任副教授郭佳宁主持。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讲师刘畅从梵、藏、汉对比的角度,基于对首题和尾题的分析,诠释作为一种思想标识的“佛典标题”对于研究佛教宗派建立、思想流派分立等问题的价值与意义。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助理研究员颜峻以日本因明文献为研究对象,介绍在日本随附法相宗而传承的因明谱系,考察日藏因明文本的文献价值与思想价值。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研究生杨昌杰从《数论颂》,以及被认为是《数论颂》最早注释书的《金七十论》的矛盾性出发,从五根生成机制与解脱之智两个方面,对二者存在的矛盾作出融贯的解释。
第三场研讨
9月20日下午14:00进入第三场研讨,共三位学者发表,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陆杰峰主持。
龙谷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研究生王若宾介绍研究契丹佛教的理论视角及成立可能性,同时以契丹僧诠明作品的跨地域传播为线索,考察契丹文献在古代世界的多向流动及其意义。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伍小劼以京都大学藏《天地冥阳水陆仪文》刊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仪文序的撰写对象,辨析仪文实际刊行者,强调仔夔集水陆仪文作为新出文献的重要研究价值。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雒少锋介绍了唐代之前《受菩萨戒法》的诸本概要,分析“玄奘本”存世的可能性及底本探索思路。
第四场研讨
第四场研讨,共四位学者发表,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助理教授平燕红主持。
龙谷大学世界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崔鹏伟以成书于日本平安时代后期的《今昔物语集》10-14中对魂魄的描述为切入点,结合日本现存古写经等训点资料,考察当时日本人对汉语中用以表达灵魂概念的词汇的受容情况,分析中日灵魂观念之差异。
李周渊博士介绍团队提取148件有明确时间记载的敦煌六朝写卷的近百万个字形,建设了“六朝写经异体字编年字库”。他指出字库系统记录的不同历史时期字形的演变规律,将对文献真伪辨别、写本字形演化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名古屋大学特任副教授郭佳宁以日本真福寺大须文库为中心,详细介绍了日本寺院藏书状况与特色,对日本藏书如何在当代研究中得到更好利用与回馈作出深刻分析。
名古屋大学助理教授李乃琦介绍域外佛经音义的撰写与流传概况,同时分享了“佛经音义综合检索数据库”的应用方法,并结合具体用例,探讨如何利用音义文献开展佛教典籍的校勘工作。
总结回顾
平燕红助理教授在研讨会的总结发言中特别感谢了学者们的积极参与和精彩发表。报告会上热烈的讨论,是青年学者思想交锋与创新探索的彰显,是青年学者探赜索隐的热情和勇气的体现。同时,特别感谢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各级领导对研讨会的大力支持,会议筹办期间高效的行政审批为会议的顺利举办提供坚实保障。
李乃琦助理教授对所有与会青年学者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她指出不同研究主题的汇聚,是青年学者创新性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的具象,是青年学者灵感交汇和思想碰撞的生动体现。此外特别感谢了承担会务筹备的南京大学哲学学院学生。她期望明年能够再次于此相聚,推动域外古写经的研究讨论,加强青年学者间的合作与对话。
本次研讨会圆满落幕。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海内外佛教文献学研究者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也进一步深化了青年学者间的对话与交流,对推动佛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东亚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提供了新的学术支点。
文字 | 杨淇雯图片 | 苏杉杉审校 | 周嘉昕老师来源:东方红红色文化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