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谢谢你!今天多亏了你!”4月20日下午,当MU9887航班落地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后,该航班乘务人员充满感激地对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核医学科微创介入中心主治医师寇恂说道。原来就在刚刚飞行的客舱里,一名乘客突感胸闷、呼吸困难,危急时刻,寇恂挺身而出,帮助乘客转危为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珩
“谢谢你!今天多亏了你!”4月20日下午,当MU9887航班落地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后,该航班乘务人员充满感激地对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核医学科微创介入中心主治医师寇恂说道。原来就在刚刚飞行的客舱里,一名乘客突感胸闷、呼吸困难,危急时刻,寇恂挺身而出,帮助乘客转危为安。目前,该乘客各项生命指标均已正常。
寇恂(右一)正在查看女乘客情况。
民航客机上的紧急救治
“飞机上有医生吗?有一名乘客突发疾病,需要您的帮助。”20日下午,从太原飞往重庆的MU9887航班突然响起了广播。
听到广播后,38岁的寇恂立即站了起来,前往查看乘客情况。
这名乘客是一名青年女性,没有同行的亲属或朋友。当时,她的面色苍白,还伴有四肢抽搐、意识模糊、大汗淋漓等症状。
“不要慌,我是医生,相信我,我来帮你。”寇恂一边安慰乘客,一边对她进行查体。
寇恂为患者治疗。
凭借在心内科、呼吸科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寇恂很快确定乘客是因为过度换气造成的呼吸性碱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是一种由肺过度通气引起的疾病,通俗地讲就是由于过度喘气,呼出了过多二氧化碳导致血液酸碱失衡,血液偏碱性。”寇恂表示,这种疾病常见的表现是呼吸急促、心率加快以及手足、口周麻木,有针刺感,严重时手足搐搦,双手鸡爪样僵硬,还包括面色苍白、肌震颤和眩晕等。由于碱中毒对脑功能有直接损害作用,患者可能会有神志淡漠、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未得到及时处理,还可能产生窒息。
明确病症后,寇恂首先帮助旅客调整姿态,让她半躺在座位上,用一个清洁袋罩住其口鼻,帮助她调整呼吸频次,回吸二氧化碳,同时为其按摩麻痹的四肢,助其放松身心。完成一系列动作后,他又让空乘人员送来一杯温糖水,让乘客慢慢服下。
经过及时的救治,乘客的症状逐渐好转。飞机落地后,寇恂将自己联系方式留给了乘客,以备有问题随时沟通询问。
救治患者是本能的选择
“寇医生,好样的”“寇医生又顺手救了个人”……当这一消息在科室里传开后,很多人对寇恂的“挺身而出”并不意外。其实,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救人了。
2013年,寇恂毕业于陆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进入临床工作。
2017年,寇恂在乘坐高铁时,一名乘客被开水烫伤,他立即上前,对这名乘客给予冰水冷却处理,同时使用纱布轻轻覆盖烫伤处,避免刺破水疱。
2017年,寇恂在乘坐高铁时救治烫伤乘客。
2023年,寇恂在飞机上偶遇一名胸痛乘客,他同样挺身而出,在准确判断症状的同时,及时给予了药物治疗,让其转危为安。
2023年,寇恂乘坐飞机时也救助了机上突发疾病的患者,得到了机组人员的感谢。
面对感谢的话,寇恂都会摆摆手说“我曾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医生,救治患者是本能的选择。”
每天都会与疟疾“面对面”
除了多次在途中救治患者,寇恂还有一个难忘的经历:2014年3月,他主动请缨,来到利比里亚参加了近一年的维和行动。
“那是利比里亚的一个内陆城市,名叫绥德鲁,我工作的联合国二级医院由中国维和医疗队承担运行,负责联合国和国际组织工作人员及各国维和部队的医疗保障。”寇恂说,当地条件异常艰苦,旱季烈日当头,尘土飞扬;雨季则暴雨不断,道路泥泞不堪。当地药品时常短缺,医疗资源更是严重不足,他所在的这家医院唯一的辅助检查设备X光机也早已无法使用,能开展的最复杂的手术是疝气修补。
让人担忧的还有疟疾等传染病,“疟疾在当地就像普通感冒一样常见,我们每天都会收治大量的疟疾患者。”寇恂说。
除了疟疾,也是从当年3月起,埃博拉病毒开始逐渐在西非肆虐,利比里亚正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当时寇恂所在的医院虽然并非专为收治埃博拉患者而设立,也没有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的必要医疗条件和设施,但他依然时刻关注着埃博拉疫情的进展情况。
2014年11月,当由陆军军医大学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比里亚抗埃博拉医疗队抵达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后,寇恂还想方设法给他们送去了方便面、纸巾等多种物资。直到11月底,寇恂结束维和任务,顺利回国。“虽然时隔多年,至今仍能记起当时的情景,这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也让我更加热爱我的祖国。”寇恂说。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