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终将衰老的自己:读<暮色将尽>,习得生命的自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5:25 1

摘要:《暮色将尽》是英国传奇女编辑戴安娜·阿西尔在89岁时写下的一本漫谈老年生活的回忆录。她以极为坦诚、幽默而清醒的笔触,剖析了自己走向人生终点的种种感悟。这本书不仅是对衰老的记录,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智慧手册。

文/菲菲

2025-9-24

《暮色将尽》是英国传奇女编辑戴安娜·阿西尔在89岁时写下的一本漫谈老年生活的回忆录。她以极为坦诚、幽默而清醒的笔触,剖析了自己走向人生终点的种种感悟。这本书不仅是对衰老的记录,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智慧手册。

当我们谈论“当你老了,如何善待自己”时,戴安娜·阿西尔给出了一个核心答案:彻底而真诚地接纳自我,并以此为起点,自由地生活。

以下是从《暮色将尽》中提炼出的,关于如何在老年善待自己的几个关键维度:

1. 接纳凋零:与衰老和解,而非对抗

阿西尔毫不避讳地描写衰老的尴尬与失落:性欲的消退、精力的衰退、身体的疼痛、朋友的相继离世。但她并不沉溺于悲伤或试图“重返青春”。她认为,承认生命的自然规律是善待自己的第一步。

· 善待身体的变化:她不再强迫自己做力不能及的事,而是学会与身体对话,接受它的局限,并在此局限内寻找新的乐趣。比如,她无法长途旅行,但依然能享受园艺带来的宁静。

· 正视情感的变迁:她坦然面对情感的平淡化,不再追求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更珍视陪伴、友谊和思想的交流。

2. 忠于自我:将“自我”置于中心

年轻时,我们常常为家庭、伴侣、事业牺牲部分自我。而阿西尔认为,老了之后,或许是人生中第一次有机会完全为自己而活。

· 自私一点,无可厚非:她公开承认自己不适合做母亲,并选择不婚不育。在老年,她更是将自己的需求放在首位,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时间、空间和情感。这种“自私”不是对别人的冷漠,而是对自我生命的尊重。

· 不再在意他人眼光:社会对老年人常有固定的期待,比如要“慈祥”、“为儿女操劳”。阿西尔却活得像一棵自由生长的树,她写作、恋爱、开车、评论时事,完全不受年龄标签的束缚。

3. 拥抱关系:但不失去独立的自我

阿西尔一生情人不断,但她始终保持着精神的独立。在老年,她对待关系的态度更加通透。

· 享受陪伴,但不依附:她需要伴侣,但绝不将对方视为生活的全部。关系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这种独立让她在关系中既能付出温暖,也能保有尊严。

· 接受关系的流动性:朋友会离开,爱人会逝去。她悲伤,但不会让悲伤淹没自己。她懂得生命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因而更珍惜当下的连接。

4. 找到新的支点:创作与思考永不退休

对阿西尔而言,衰老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写作成为她老年最重要的生命支点。

· 持续输出,保持头脑活跃:撰写《暮色将尽》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梳理和生命价值的确认。通过创作,她保持了与世界的对话,也让自己的思想得以留存。

· 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她阅读、关注社会、思考生命的意义。这种精神上的不懈探索,让她的内心世界始终丰盈,有效抵御了衰老带来的虚无感。

5. 直面终点:平静地谈论死亡

阿西尔以一种惊人的平静态度谈论死亡。她不恐惧,也不过度渲染,只是将其视为生命旅程中自然而然的一站。这种对死亡的达观,让她能更心无挂碍地活在当下。

总结来说,《暮色将尽》教会我们,善待自己的终极形式,是达成与自我的和解:

· 接纳不完美:接纳衰老的身体,接纳有缺憾的人生。

· 捍卫自己的空间:无论是物理空间还是精神空间,留出足够的地方安放自己。

· 坚持自己的热爱:无论年纪多大,都有权利去追求能带来快乐和意义的事情。

· 原谅自己的过去:与年轻时的选择、错误和解,轻装上阵。

当我们老了,善待自己,并不意味着要追求奢华安逸的生活,而是像戴安娜·阿西尔一样,获得一种内在的自由——一种看清了生活真相,依然按照自己的意愿,清醒、诚实、幽默地走完最后一程的勇气与智慧。

这或许就是《暮色将尽》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它让我们不再那么害怕变老,因为它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尾声,同样可以过得辽阔而丰盛。

来源:小牛来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