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快乐科普社团在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2025年科普大赛中喜夺多项荣誉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5:44 1

摘要:在健康中国战略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医学科普正逐渐成为凝聚社会共识、守护全民健康的重要力量。9月14日,由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健康知识科普大赛在武汉成功举办,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快乐科普社团在此次赛事中再次取得优异成绩。

在健康中国战略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医学科普正逐渐成为凝聚社会共识、守护全民健康的重要力量。9月14日,由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健康知识科普大赛在武汉成功举办,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快乐科普社团在此次赛事中再次取得优异成绩。

本次大赛设立了多个科普比赛项目,在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科普大赛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梅浩老师凭借《阿司匹林——不能退场的守门员》斩获该项目唯一的一等奖,其开篇便以足球比赛解说的独特形式令人眼前一亮:“各位观众请注意!场上有一位‘老将’始终坚守防线,它不是前锋的凌厉进攻,也不是中场的灵活调度,而是守护心血管健康的‘守门员’—— 阿司匹林!”生动的比喻瞬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原本严肃的医药主题充满趣味。演讲中,梅浩医生并未局限于药物功效的简单罗列,而是围绕“守门员”的核心意象,层层拆解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关键作用——既像守门员拦截射门般阻挡血栓形成,又需警惕“禁区犯规”(用药禁忌),他用通俗的赛事术语类比专业医学原理,将“适用人群筛查”“剂量把控要点”“副作用规避”等关键信息融入解说场景,既保证了内容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又凭借极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让评委与观众轻松理解这一常用药的正确使用方式,充分展现了科普“化繁为简”的高阶能力。

社团副社长杨杉杉同学则以《如何应对肝癌的 “前哨警告”?》为题,聚焦肝癌癌前病变这一易被忽视的健康领域,凭借清晰的框架与实用的内容荣获三等奖。她创新性地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 “破案叙事”,分为五个板块层层推进:首先用 “卧底潜伏” 的比喻让大众直观认知癌前病变的隐蔽性;随后发布“高危人群通缉令”,明确乙肝病毒携带者、长期饮酒者等重点人群,帮助观众精准自查;接着亮出“侦探工具箱”,介绍病理穿刺、MRI、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早期筛查手段,为健康配备侦查装备;再通过“剿灭卧底作战计划”,给出可落地的应对方案;最后总结“防癌保肝五条”,形成从认知到行动的完整闭环。整个演讲逻辑清晰、案例鲜活,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大众听得懂、用得上的“健康指南”,展现了大学生科普者对公众健康需求的精准洞察。

在另一赛道——儿科分会特别策划的“医路护童行”儿童健康知识科普大赛中社团的表现同样亮眼,进一步延续了优异成绩。戴红燕老师创作的《地中海贫血——流淌在血脉中的遗传密码》,以通俗易懂的讲解和深厚的医学内涵,向大众揭示了地中海贫血的遗传规律和防控意义,凭借其科学性与感染力,最终斩获一等奖。另一部参赛作品——《青少年科学减肥的三步真经——慧吃、慧动、慧睡》,则聚焦当下备受关注的青少年健康管理问题,从饮食、运动、睡眠三方面提出科学建议,生动实用,荣获三等奖。

从演讲类作品的创新表达,到视频类作品的深度解读,大学生快乐科普社团此次全方位展现了其在健康科普领域的多元探索与扎实实力。无论是巧妙的比喻运用,还是清晰的框架设计,都始终紧扣“科学性”与“传播性”的双重核心,既传递了专业知识,又让科普充满温度与趣味,进一步印证了青年群体在推动健康理念普及中的重要力量。

截止到目前,大学生快乐科普团队在湖北省科普大使杨盛力副教授的带领下,已经吸引了1000多名湖北省多所高校师生的加入,创作优秀科普作品300余部,科普获奖200余次。未来,大学生快乐科普社团将继续秉持“快乐传播健康”的宗旨,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科普形式,让医学知识更接地气、更有温度,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通讯员:杨杉杉

编辑:郝好

来源:武汉科技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