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这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谁是执笔者?谁是破局者?答案清晰而坚定:人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将“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置于聚光灯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这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谁是执笔者?谁是破局者?答案清晰而坚定:人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将“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置于聚光灯下,精准地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引得来”只是序章,“留得住、用得好”才是关键。各地必须深刻认识到,人才争夺已不仅是城市间的竞赛,更是广袤乡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命题。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优的政策、更暖的服务,为乡土“筑巢引凤”,让人才这股“源头活水”充分涌流,浇灌出绚烂的振兴之花。
要从“输血”到“造血”,重塑乡村人才价值认知。曾几何时,提及乡村,人们联想到的多是“人才洼地”“孔雀东南飞”。长期以来的人才单向流出,使得乡村发展面临着内生动力不足的困境。因此,要破解人才难题,首先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观念革命”。我们必须摒弃“乡村不需要高精尖人才”的陈旧观念。今天的乡村,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一农耕社会。现代农业需要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乡村旅游需要懂策划、会营销的文旅专才,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懂代码、玩转电商的科技能手,基层治理现代化更需要懂法律、善沟通的治理干将。乡村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是一个亟待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主战场”。同时,必须从简单的“输血式”引才,转向长远的“造血式”育才。单纯依靠外来引进,终究是“客军作战”。更重要的是要盘活本土存量,培育内生力量。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将田间地头的“土专家”、返乡创业的“田秀才”、技艺精湛的“农创客”纳入视野,为他们提供培训、搭建平台、给予荣誉,让他们成为扎根乡土、永不离开的“乡土军团”。只有实现了“外引”与“内育”两条腿走路,乡村的人才队伍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循环、迭代升级。
要从“给待遇”到“给舞台”,疏通人才成长发展通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人才为何而来?为何而留?优厚的待遇固然是重要引力,但更为核心的,是一个能够让他们施展抱負、实现价值的事业舞台。如果乡村仅仅是一个“养老”或“过渡”的选项,而非建功立业的热土,那么即便引来了“金凤凰”,也终将变成“笼中鸟”,难有作为,更难长留。因此,做大做强乡村产业,是留住人才的根本之策。要围绕“土特产”做文章,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现代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要深度开发乡村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变为“金山银山”。当产业兴旺了,就业岗位自然就多了,人才发挥作用的空间也就大了。一个懂直播带货的大学生,可以在田间地头开启自己的事业;一个懂规划设计的建筑师,可以在乡村建设中找到创作的灵感。与此同时,必须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健全评聘激励机制”,正是切中要害。要大胆改革职称评聘、项目申报、成果认定等方面的规则,建立一套更符合乡村实际、更能体现贡献导向的评价体系。不能再用城市里、实验室里的那套“尺子”去量乡村人才的“脚”。对于长期服务乡村、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教师、医生,要在职称晋升、荣誉授予上予以倾斜,让他们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受尊敬又有实惠,真正感受到在乡村奋斗同样可以名利双收。
要从“筑硬巢”到“筑暖巢”,营造拴心留人良好环境。“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个“巢”,既包括硬件设施,也包括软性服务。如果说事业平台解决了人才“干得好”的问题,那么优良的生态环境则解决了他们“住得安、过得好”的问题。一方面,要持续改善乡村的“硬环境”。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让乡村的路更宽、网更快、环境更美,不断缩小城乡在硬件上的差距。特别是要瞄准人才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加大投入力度,让来到乡村的人才,其子女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其家人能获得便捷的医疗,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更要着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软环境”。这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拿出“店小二”的精神,提供“保姆式”的服务。要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从项目申报到证照办理,从安家落户到政策咨询,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的服务。要建立常态化的联系和关怀机制,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更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让投身乡村振兴的人才,有地位、受尊重、有归属感,让他们从“外来客”真正变成“自家人”。
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人才的聚集,更非一日之功。让我们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将中央的号召转化为扎实的行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人才工作,让各类人才在乡野沃土上扎根、开花、结果,共同汇聚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作者:张克宁)
来源:曲靖珠江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