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AI眼镜狂卖8万!雷鸟创新为何急着融资守王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14:42 2

摘要:作为常泡智能硬件圈的人,我得先跟大伙说个事儿,2025年才过去半年,雷鸟创新就已经完成三次融资了。

作为常泡智能硬件圈的人,我得先跟大伙说个事儿,2025年才过去半年,雷鸟创新就已经完成三次融资了。

最近一次是C+轮,金雨茂物独家投的,圈里这么密集找钱的初创公司,最近真没见到几家。

咱今天就掰扯掰扯,这家做AR眼镜的企业,为啥这么缺钱?

融资为何这么急

雷鸟创新不是小打小闹的公司,它在国内AR眼镜圈算领头羊,还冲进了全球第一梯队。

之前推出的雷鸟X2,是全球首款双目全彩MicroLED光波导AR眼镜,第一次把MicroLED三色合色的难题给破了,全彩显示效果确实能打。

创始人李宏伟还说过,AR眼镜才是真正的通用计算平台,一年能卖十几亿台。

本来想觉得它融资只是常规补现金流,但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查了《2024中国智能穿戴设备白皮书》才知道。

单款AR眼镜的技术攻关投入,平均就得8000多万元,雷鸟要维持技术领先,还得不断迭代产品,这笔钱根本省不下来。

而且现在消费级AR市场渗透率还不到5%,要教育用户、扩张市场,也得花钱。

如此看来,它半年三次融资,不是想圈钱,是不融不行,技术要烧钱,市场要烧钱,少了哪笔都玩不转。

有人可能会说,有技术有市场前景,缓缓融资不行吗?真缓不了,智能眼镜赛道现在变化太快,你停下脚步,别人就会追上来。

雷鸟要是不赶紧攒够钱,别说保持领先,能不能跟上行业节奏都不好说。

巨头来抢地盘

雷鸟这边忙着融资扛研发,另一边更头疼的事来了,巨头们都下场了,而且主攻的还是AI眼镜。

扎克伯格早说过,眼镜是AI的理想形态,能让AI看到、听到用户接触的一切,还能互动。

这话没说错,现在360、华为、小米、百度这些巨头,要么已经推出AI眼镜,要么准备推出。

就说小米,2025年6月26日刚发了首款AI眼镜,定位成“下一代个人智能设备”,能拍照录像、问答翻译,还能支付,直接当成小米AI生态的关键入口。

开售15天,全网出货量就冲到了8万台,雷军还亲自上阵带货,直播和重要场合都戴着。

这带货能力,雷鸟真比不了,还有理想汽车,听说也要发AI眼镜,能远程解锁车辆、调空调,是它往人工智能企业转型的重要一步。

很显然,这些巨头跟雷鸟不是一个量级的,巨头有成熟的供应链,能控制成本,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品牌号召力强,还有足够的钱搞研发。

雷鸟虽然也做了AI眼镜雷鸟V3,但得用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大模型,还得给夸克AI眼镜做C2M定制,竞合关系特别微妙。

有互联网观察人士说,雷鸟既要跟Nreal、Rokid这些老对手拼AR,又要跟巨头拼AI,双线作战压力太大。

这种情况下,多融资攒点“弹药”,怕是最有体会的选择。

生态差在哪儿

光有技术、能扛住巨头冲击还不够,智能眼镜现在还有个大问题,同质化。

翻译、导航、支付这些功能,慢慢都成了标配,想跟别人不一样,就得靠生态。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的赵仲夏说,未来能抢占先机的公司,要么有大模型,要么有AI应用入口,要么有硬件生态。这话戳中了雷鸟的痛点。

你看阿里巴巴的夸克AI眼镜,不是单打独斗,它能跟淘宝联动,搜商品比价,能跟飞猪联动,加旅行行程提醒,还能跟高德联动,设导航指引。

用户用着方便,自然愿意留着,小米也一样,有全球最大的消费物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超6亿台,AI眼镜能跟其他设备无缝衔接。

再看雷鸟,第三方开发者还不到100家,能适配的应用就两类,影音和办公。

用户买了眼镜,除了看视频、处理文档,没别的可用。本来想觉得AR技术能留住用户,但后来发现,没有丰富的生态,用户用久了还是会腻。

如此看来,雷鸟想靠生态拉近距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生态建设不是砸钱就能快起来的。

得慢慢积累开发者、打磨应用,这对急着用钱的雷鸟来说,更是个难题。

说到底,雷鸟创新半年三次融资,表面是缺钱,实际是缺应对行业变化的底气。

AI眼镜成了新风口,巨头们带着资源进场,自己的生态又跟不上,这些问题凑到一起,不找钱撑着根本不行。

融资只是权宜之计,不是长久办法,李宏伟觉得2027年后AR眼镜销量会超过AI,这个判断对不对还不好说,但雷鸟要是不赶紧在AI领域找到突破口。

同时补上生态短板,就算融到再多钱,“智能眼镜一哥”的位置也未必能坐稳,后续它怎么调整方向,咱还得接着看。

来源:墨史浅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