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闾琳回国扫张作霖墓跪在泥地里哭喊替父尽孝三代人遗憾看哭旁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4 14:01 3

摘要:他爷爷张作霖,当年是“东北王”,从穷小子拼到管着东北三省,枪林弹雨里闯过来,却在1928年栽在日本人手里。

2001年的秋天,辽宁沈阳的张作霖墓园里,来了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是张闾琳,张学良和赵一荻的独子。

他穿着深色外套,裤脚刚沾了泥就不管了,直奔那座荒了多年的坟。杂草快没过膝盖,碑文模糊得要凑很近才看清。

他“咚”地跪下去,泥点溅到裤腿上,没擦。嗓子哑着,对着墓碑喊:“爷爷,我是闾琳,我替您儿子来看您了。”

边上随行的人都没敢出声,风刮过杂草,就剩他的哭声在园子里飘。谁都知道,这话里藏着多少遗憾。

他爷爷张作霖,当年是“东北王”,从穷小子拼到管着东北三省,枪林弹雨里闯过来,却在1928年栽在日本人手里。

那年6月,张作霖从北京回沈阳,坐的火车到皇姑屯,日本人早就埋了炸药。一声巨响,整节车厢炸得稀烂,他当场没了气,尸体都难认。

张学良那时候才27岁,一夜之间要扛下东北的担子,还得瞒着父亲去世的消息,怕日本人趁机捣乱。等办完丧,他成了“少帅”,可日子没安生过。

后来张学良被软禁,一禁就是几十年。张闾琳是在国外长大的,小时候见父亲的次数都少。他听母亲赵一荻说爷爷的事,说父亲总对着老照片发呆。

有次张闾琳问父亲:“什么时候能回东北看爷爷?”张学良摸着他的头,半天说:“等我能走了,一定带你去。”可这话,终究没实现。

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去世,临终前还念叨着要回东北,要给父亲扫墓。张闾琳攥着父亲的手,答应他:“爸,我替您回去,替您给爷爷磕头。”

那天在张作霖墓前,张闾琳跪了快半小时。他伸手摸碑文,指尖蹭过模糊的字,像是在跟爷爷说话:“爷爷,我爸这辈子难,没来得及来看您,我替他补上。”

随行的人后来回忆,他还从包里拿出一张老照片,是张学良年轻时和张作霖的合影,放在墓碑前:“爷爷,您看我爸,还是当年的样子。”

扫完墓,张闾琳没立刻走。他绕着墓园走了一圈,看着荒草丛生的样子,红着眼跟当地工作人员说:“麻烦你们多照看,别让爷爷这儿再荒着了。”

后来有人问他,跪在墓前那一刻想什么。他说:“想我爸没说出口的话,想爷爷当年要是没出事,我们祖孙三代,说不定能一起吃顿东北菜。”

张作霖这辈子硬气,却没躲过日本人的阴谋;张学良想守好父亲的基业,却落得半生软禁;张闾琳隔着山海和岁月,替父亲完成了迟到几十年的孝心。

这三代人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热闹,满是说不完的遗憾。可那份血脉里的牵挂,就算隔了国界线、隔了几十年,也没断过。

不是所有孝顺都能赶在当下,也不是所有团圆都能如期而至。但只要心里记着,隔着岁月,那份心意也能传到亲人身边。

文献来源:

1. 《张闾琳:替父祭扫张作霖墓》,人民网文史频道,2010年9月15日。

2. 《张学良与张闾琳的父子情》,《党史纵横》,2008年第6期。

3. 《皇姑屯事件与张作霖墓园》,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4. 张闾琳访谈录《我的父亲张学良》,凤凰卫视《口述历史》栏目,2005年播出。

来源:小张侃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