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金宗明 通讯员张思瑜)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创新信用建设机制,加强信用在行业领域的深度应用,充分发挥守信激励正向引领作用,唐山市印发《唐山市企业守信激励优化营商环境九项措施(试行)》(以下简称《措施》),构建“守信不扰、失信惩戒”信
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金宗明 通讯员张思瑜)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创新信用建设机制,加强信用在行业领域的深度应用,充分发挥守信激励正向引领作用,唐山市印发《唐山市企业守信激励优化营商环境九项措施(试行)》(以下简称《措施》),构建“守信不扰、失信惩戒”信用监管机制,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采取非现场检查等便利措施,实现“无事不扰”。《措施》充分运用信用激励手段,将守信激励对象列入监督执法和监管正面清单,除确需实施行政检查外,各有关行业监管部门在日常检查中,不主动实施现场检查,采用在线监控、无人机巡查、数据分析等非现场检查方式,实现“无事不扰”。对激励对象首次出现的非主观故意且未造成严重影响的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实行自主减排。在办理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过程中,实施“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提供帮办服务。通过明确监管边界,优化监管方式,努力做到“无感监管”“无事不扰”,把“监管”转变为“服务”,使企业可以放心干事、安心发展,为企业发展打造更加宽松的市场环境。
推出绿色信贷等惠企政策,实现“守信有价”。强化信用惠企应用,在实施财政性资金项目安排等各类政府优惠政策中,将守信激励企业列为优先考虑对象,加大扶持力度。优先向金融机构推荐,对其提供低息贷款(绿色信贷)、提高授信额度、降低保险费率等优惠便利。依法享受税费减免、增值税即征即退等优惠政策。列为诚信典型,在评优评先、表彰奖励、推荐或授予相关荣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用实际行动推动信用红利进一步落到实处,实现信用“变现”,让企业感受到“守信受益、信用有价”,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多方联动信用信息动态共享,构建“信用监管”。健全信用信息共享协调机制,相关行业监督执法部门定期将企业生态环境信用级别名单、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名单、纳税信用等级名单及其他行业信用评价结果信息推送至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并动态更新共享。有关部门结合“双随机、一公开”,依法依规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守信企业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严重失信主体依法实施惩戒,引导企业守法诚信经营,积极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以信用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