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2日,江苏省发布多个“2024年公立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集中采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非便携))项目”,预算金额约2082万元,最高限价(如有)约1673万元。
当前中国医疗设备市场处于新的拐点,各企业业绩虽仍然普遍承压,却也或许即将迎来反弹机遇。
根据众成医械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招投标整体市场规模超800亿元,同比增长62.75%。
此外,在半年报业绩电话会上,迈瑞管理层明确表示,迈瑞国内市场销售增速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回正,实现反弹。
而下半年的采购招标项目已然开始活跃。在超声领域,近日就有多项集采公布中标结果。
数据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9月22日,江苏省发布多个“2024年公立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集中采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非便携))项目”,预算金额约2082万元,最高限价(如有)约1673万元。
而企业层面也动作频频。近日据媒体报道,GE医疗中国区超声业务完成核心高管调整,Eric Yu正式出任中国超声业务线总经理。履历显示,Eric Yu拥有超8年强生医疗高管任职经历,核心深耕销售与市场领域,离职前曾任强生医疗市场负责人。
这一“销售+市场”背景的高管布局,或许是GE医疗为精准把握超声市场增长机遇、进一步抢占高增长赛道的关键动作。
超声作为中国四大影像(CT,MRI,X光机,超声)设备中装备数量最大、检查人数最多、检查结果最快的图像分析诊断工具,谁能在超声市场拿到第一,谁就拥有了医疗影像领域最大的“流量入口”和“生态底座”。
近年来,对于外资品牌而言,中国医疗市场面临的挑战是全方位的。一方面,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市场上,中国厂商已开始在低、中、高各个层次全方位地展开攻势。
根据高端医械数据中心的分析,医用超声的国产化率已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39.06%增长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42.67%。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与国产技术的双重推动。
在政策驱动下,基层医疗市场中国产设备的占比逐年提升。比如,在国务院最新发布关于《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里,明确“十五五”期间重点支持1000个左右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改善县级医院、重点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条件,更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
在技术层面,以迈瑞、开立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在彩超图像处理、探头灵敏度等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
比如,迈瑞不断加码高端及超高端超声。在投资者会议上,迈瑞表示2025年上半年,依托国产首款全身应用超高端超声系统Resona A20在三级医院持续放量及行业集中度提升,迈瑞稳固国内超声市场市占率第一,且高端及超高端型号在国内超声收入占比超六成。
开立医疗聚焦电子环阵超声内镜(EG-UR5)的研发,该设备融合了高清CMOS成像技术与先进的探头技术,成为全球第二家掌握内镜超声技术的厂商,成功打破了日本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此外,在超声与外科结合的领域,其腹腔镜超声探头能够在术中实时引导肿瘤消融和淋巴结清扫等操作。
自2023年起,迈瑞医疗首次超越进口品牌,跃居中国超声市场份额之首,至今中国医用超声市场CR3的格局相对稳定。
数据来源:比地招标网
2025年上半年,根据公开中标金额统计,迈瑞依然位居首位,占比约26%;飞利浦紧随其后,占比约21%;GE医疗位列第三,占比约20%。这三家头部企业(CR3)合计占据了市场近67%的份额。
而从超声产品平均中标价格的变化中,也看出市场正面临高度内卷化。据比地招标网的数据统计显示,自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迈瑞的平均中标单价从93万元下降至82万元;飞利浦则从195万元降至185万元;GE医疗的中标价格也从169万元降至135万元。
02、新势力入局,2026年格局未知2024年10月,经过业务架构调整,GE医疗已将超声业务纳入先进可视化解决方案(AVS)板块。AVS涵盖超声、图像引导治疗、介入解决方案以及外科创新等多个领域。
2025年上半年,GE医疗先进可视化解决方案AVS板块实现营收25.29亿美元,同比增长2%。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美国市场的强劲需求,而中国市场则因医院采购延迟而影响了增长势头。
GE医疗此前长期占据中国超声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并在高端及超高端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特别是在心血管、肿瘤等复杂疾病的诊断方面,构建了坚实的技术壁垒。
此次Eric Yu的加入,能否助力GE医疗超声业务重返巅峰,尚需市场的检验。但从人才团队构成来看,现任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宋为群、GE医疗中国先进可视化诊疗业务总经理陈楚晖,以及新上任的GE医疗中国超声业务线总经理Eric Yu,均曾是强生医疗高管。
*** 在“2024大健康跨国企业中国竞争力榜单”里,强生医疗科技以100分位居TOP10 MNC医疗器械企业中国营收规模第一。
而中国超声市场也即将迎来新的强大玩家。
9月2日,联影医疗在投资者活动中透露,公司已成功完成超声管线产品矩阵的布局,涵盖超高端系列、中端系列、便携式POC设备及无线掌上超声,实现了对主要临床场景的全面覆盖。公司计划在国内外多个细分市场推出全线超声新品,预计将于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发布。
尽管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政策挑战,布局超声管线仍是联影医疗完善医学影像全产业链战略的关键一环。
作为中国四大影像(CT,MRI,X光机,超声)设备中装备数量最大、检查人数最多、安全系数最高、检查结果最快,以及性价比最优的图像分析诊断工具,医学超声在近几年在中国的发展尤其快速。且增速领跑全球(年复合增长率约10%),预计2029年将突破520亿元。
此外,鉴于超声设备的利润率较高,大约在60%左右,这对医疗影像设备厂商而言,依然是一项具有吸引力的盈利业务。
2024年11月,联影医疗投资者关系活动,超声事业部总裁“FENG LIN”(林峰)的名字首次出现在接待人员名单中,同时这也是联影医疗首次高调公开其超声产线的明确指向。
联影医疗在超声领域的战略定位清晰明确,即为全球医疗机构打造“全覆盖、高性能、数智化”的临床超声产品和解决方案,并实现全面自主可控。
为此,其在多个关键方向发力,包括打造高性能成像平台、突破传感器平台关键技术、开发新一代智能成像算法、优化临床诊断体验、拓展多元临床应用场景。在技术储备上,联影医疗在核心部件、高性能算法及智能化等关键技术领域持续投入,为超声产品性能跃升奠定基础。
随着外资品牌加速国产化,例如,GE医疗无锡基地已成为该公司全球最大的超声、探头及生命关爱系列产品制造基地,国产化率已超90%。与此同时,中国厂商在高端技术领域持续取得突破,新阶段的中国医疗市场竞争或许已不再局限于本土与外资的界限。
深度优化诊疗流程、赋能基层医疗,这条赛道的真正潜力,终将转化为对“让优质医疗更可及”这一本质需求的持续推动。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