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王楚钦到底怎么了,一觉醒来感觉天都塌了似的,这评论区跟炸了锅一样,到底发生了啥?我刚刷到的时候也是一脸懵,以为出了啥大事。
这王楚钦到底怎么了,一觉醒来感觉天都塌了似的,这评论区跟炸了锅一样,到底发生了啥?我刚刷到的时候也是一脸懵,以为出了啥大事。
不是,就因为在澳门机场的一个小动作,至于被扒成这样吗?我一看,好家伙,说什么的都有,说什么的和梅西在一个房间?这届网友真是够了,人均显微镜成精了吧,连个沙发颜色都要较真。
我承认,这届的冠军赛是啥都能被扒出来,挺离谱的。以前运动员就专心打比赛,拿成绩就行了,现在吃个饭,坐个沙发,都能被推上热搜。
这不就是我吐槽过的嘛,“电竞圈看技术,体育圈变综艺”。你说这大头,他坐个沙发,到底是真皮还是布艺,都得被挖出三轮。
说真的,下次比赛,他是不是该自带个沙发,再贴个反光条,不然真怕他坐啥又被网友盯上。
(我偷偷翻了翻去年的世乒赛照片,好像,那个沙发,还真是同款啊家人们。)
我当时就在想,这一个个的,跟侦探似的,是不是还得给运动员们配个专属道具清单,每用一件东西,都得提前报备品牌型号。
你看,这种事儿,其实挺考验运动员心理素质的。你想想,平时训练比赛已经够累了,还得时刻提防着自己无意间的一个举动,是不是又会掀起一场网络风暴。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好像前阵子也有类似的讨论,就是关于运动员在赛场外的言行举止,总是会被放大。
你说,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一方面,说明大家对运动员关注度高,关心他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给运动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你想啊,人家王楚钦可能就是随手一坐,根本没多想。结果呢,被这么一解读,再联想到各种“巧合”,就好像真的有什么大瓜一样。
这种“捕风捉影”的本事,在网上也是越来越厉害了。一点点信息,就能被无限放大,然后迅速传播。
我记得去年好像也有个运动员,因为在社交媒体上发了张照片,被网友解读了好几天。最后本人出来解释,才算平息。
但那种折腾劲儿,估计也够呛。
这背后,其实也反映了一种趋势,就是公众对公众人物的“窥探欲”越来越强。尤其是当事人还是一些自带流量的体育明星。
大家好像都想知道,他们生活里到底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和在赛场上一样光鲜亮丽。
这种过度解读,有时候真的会影响到当事人。就好比这次王楚钦,他可能现在还在琢磨,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明明是件很小的事,却被搅得沸沸扬扬。这种感觉,就像是你出门不小心踩了一脚泥,结果后面一群人追着你问,你是不是要去参加泥浆摔跤比赛。
关键是,很多人还都带着一种“我发现了真相”的优越感。
我有时候觉得,网友们是不是太闲了。我这也是一边刷一边说,我自己也算其中一员。
但这种“显微镜”式的关注,真的有必要吗?如果不是涉及到原则性问题,是不是可以稍微放过一下。
毕竟,他们也是人,也会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隐私。
而且,这种事情一旦多了,会不会让运动员们以后都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做真实的自己?
你想啊,连坐个沙发都得被“研究”,那以后吃饭、睡觉、走路,是不是都得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这对于运动员的成长,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竞技体育,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的。这些场外的小插曲,虽然能吸引眼球,但并不能决定比赛的胜负。
我倒是希望,大家能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他们的训练和比赛上。
多给他们一些空间,让他们可以更专注地去拼搏,去创造更好的成绩。
这次王楚钦的事,估计过两天就过去了。但这种“扒细节”的风气,似乎是越来越盛了。
我不知道,明天又有哪个明星,或者哪个运动员,会因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且,这种讨论,很容易就走向极端。一旦有人带节奏,就可能变成对当事人的网暴。
你想想,如果王楚钦看到这些,心里会怎么想?他可能会觉得,我就是坐了下,怎么就这么多人骂我?
这种情绪上的落差,是很伤人的。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大家能不能稍微有点边界感?
毕竟,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们被展现出来的“一部分”。
他们的真实生活,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如果有一天,我们都变得只关心这些边边角角的东西,那体育精神,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次事件,虽然有点好笑,但细想一下,也挺值得我们思考的。
当我们在网络上,对一个人进行“显微镜”式的审视时,有没有想过,这对他们公平吗?
来源:苏碧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