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应天寺名字还是唐朝皇帝所赐,地位真的了不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2:02 1

摘要:“应天顺人”出自《周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原指顺应天命,合乎人心,后常用于颂扬新建立的朝代或帝王登基 。唐僖宗为避黄巢之乱驻跸应天寺,取此名意在表明其统治顺应天意和民心,也希望借助佛教寺院的灵气,得到庇佑,同时赋予该寺皇家敕赐的尊贵地位 。

成都应天寺的“应天”二字,取自唐僖宗赐名,寓意“应天顺人” 。

“应天顺人”出自《周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原指顺应天命,合乎人心,后常用于颂扬新建立的朝代或帝王登基 。唐僖宗为避黄巢之乱驻跸应天寺,取此名意在表明其统治顺应天意和民心,也希望借助佛教寺院的灵气,得到庇佑,同时赋予该寺皇家敕赐的尊贵地位 。

应天寺在巴蜀地区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具体如下:

1.历史悠久,皇家渊源 :应天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是巴蜀地区少有的千年古刹。唐僖宗为避黄巢之乱驻跸于此,取“应天顺人”之意赐名应天寺,使其成为具有皇家背景的寺院,这在巴蜀地区的寺庙中较为少见。

2.文化底蕴深厚,“应天三绝”闻名:应天寺曾有“应天三绝”,即诗、书、画。唐代翰林学士欧阳炯作七言古风《题应天寺天王壁画歌》,后僧人梦龟将此诗以草书题写于廊壁之上,而唐代画家孙位在天王殿东壁绘《东方天王及部从》,蜀人景焕于西壁绘《西方天王及部从》,三者相得益彰,虽原迹已毁,但仍体现了应天寺深厚的文化底蕴。

3.建筑风格独特:应天寺依牧马山面南的山势而建,坐背向南,向阳而望,建筑群错落有致,具有唐式建筑风格,红墙青瓦、飞檐翘角,虽为近代重建,但仍能让人感受到大唐盛世的气象。

4.与三国文化相关 :寺内有诸葛井,相传东汉建安年间,蜀国丞相诸葛亮曾在牧马山上屯兵牧马,因当地百姓汲水艰难,遂亲自寻找水源,掘出此井,这为应天寺增添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5.西南地区最大汉白玉舍利塔 :寺内有西南地区现存最大的汉白玉舍利塔,是为僧佛智法师的追思静地纪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宗教意义。

交通:成都公交地铁转10号地铁线在应天寺站下车步行10分钟即到。应天寺可以吃午餐斋饭,每份10元。

来源:跑山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