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董军防长会见美国军事代表团之际,福建舰突然曝光了它3机齐弹的画面,证明了我国已经航母已经步入电磁弹射+五代机的时代,成了除美国之外唯一拥有该配置的国家,这一似曾相识的画面不免让人想到了此前美国防长访华之时的歼20首飞。
在董军防长会见美国军事代表团之际,福建舰突然曝光了它3机齐弹的画面,证明了我国已经航母已经步入电磁弹射+五代机的时代,成了除美国之外唯一拥有该配置的国家,这一似曾相识的画面不免让人想到了此前美国防长访华之时的歼20首飞。
14年前,歼 - 20战机的首飞成功,如同一记重锤,彻底击碎了美国在空中无敌的神话。
而当下,当美国议员代表团来到中国时,中国福建舰又传来重大喜讯——三机弹射成功。
参考信源:观察者网
这一消息,无疑是在向美国宣告:美国主导的海洋霸权时代,或许正走向终结。
美国空军部长听闻后,直接惊呼“这不可能”,中国怎么可能在相关领域发展得比美国还快?美国显然有些“破防”了。
好巧不巧的是,就在福建舰公布弹射视频的同一天,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2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会众议员代表团史密斯一行。
要知道中方能够在22日,也就是福建舰弹射起飞五代舰载机的当天,没有炫耀武力,而是以心平气和的方式与到访的美国国会议员们畅谈中美关系,诉说心里话,这本身就是中国的最大诚意。
因为类似航母这样的战略性武器,如果实现某些技术方面的突破,那么对一个国家的内外方针都会有比较大的改变。
中美两国在电磁弹射技术上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美国福特级航母采用中压交流系统,而中国福建舰则创新性地应用中压直流系统。
这一选择源于马伟明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直流系统省去了复杂的交流变频环节,能量转化效率高达90%,远超交流系统60%的水平。这种技术差异不仅关乎效率,更直接决定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空警-600舰载预警机的成功起降,标志着中国航母编队首次拥有"空中指挥所"。其预警范围扩大300%,使航母对海空态势的掌控从间歇性升级为持续性。这种能力跃升,直接支撑起歼-35与歼-15T的战术配合。
歼-35凭借电磁弹射优势,能以满油+隐身构型突防,专司撕开敌方防空网;改进型歼-15T则承担重载打击任务,两者形成"隐身尖刀+重拳"组合。海军专家韩维指出,这种组合使饱和攻击效率倍增,实现了发现-拦截-打击的闭环链路。
整个弹射轨道,被设计成分段式的,飞机滑上去,就像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温柔而又坚定地、一级一级地加速,平顺丝滑地送上天空。这种对加速度的精妙控制,把对飞机结构的冲击降到了最低。福建舰这颗“心脏”,不光猛,还特别聪明。
与此同时,美国《战区》杂志曝光了一组卫星照片,里面出现了一款中国的超大型隐身无人机。这架无人机的翅膀展开有43米长,机身也有22米,尺寸已经跟美国的B-2和B-21隐形轰炸机差不多了。
《战区》认为,这款中国无人机不仅在大小上“对标”了美国的隐形轰炸机,还很可能具备发射巡航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的能力。
因为它用的是“曲柄风筝”式的飞翼设计,这种结构能装下更大体积的导弹,不仅能进行大范围的饱和攻击,还能在敌方防空系统之外进行“远程精准打击”。而且,这也为轰-20轰炸机的研发打下了基础。
美国海军的强大,很大程度上源于其遍布全球的航母战斗群。然而,当福建舰成功弹射第五代舰载机时,这份长期垄断的优势,开始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裂痕。有观点直指,中国在电磁弹射技术上,已经实现了对美国的超越。
更关键的是,美国目前航母上主力弹射的还是四代机,其五代舰载机的发展一直问题不断。
这意味着在未来的远海对抗中,美国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技术优势正在被迅速抹平,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处于下风。过去,美国依靠第一、第二岛链来“勒住中国的脖子”,但随着福建舰等一系列新装备的服役,攻守之势正在悄然逆转。
曾经的锁链,未来很有可能变成阻挡美国势力干预的天然屏障。当福建舰的画面在各大平台传播开时,美军驱逐舰在台湾海峡那点所谓的“威慑”,瞬间就显得滑稽可笑。
毕竟,在国际博弈的棋盘上,所有谈判的基石,永远都是摆在桌面上的硬实力。美国想继续在“对台军售”这类议题上做文章,能捞到的好处只会越来越少。
福建舰的这次测试,仅仅是一个新起点。接下来,正式服役、组建航母战斗群、进行协同训练、打磨战术战法……更重磅的好戏还在后头。但比一两件先进武器更让美国感到焦虑的,是中国背后那恐怖的工业产能。
不少美国航母都是冷战时期的产物,服役年限已久,更新换代速度缓慢。可以说,美国海军很大程度上是在“吃老本”。而中国,拥有着规模是美国十倍甚至百倍的造船业。一旦进入比拼产能的阶段,胜负几乎没有悬念。
中美之间竞争的,早已不是单一的技术节点,而是整个国家体系的效率与耐力。当下的美国,或许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时间已经不站在他们那边了。
中国海空力量的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它打破了美国长期以来的霸权美梦,推动着世界格局朝着更加多元和公平的方向发展。或许真的不用等太久,就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大约在2027年的冬季,我们就能到台北去看雨。从此,远洋将不再遥远。
现在网上很多人开始脑洞大开,想象“福建舰带着编队穿越宫古海峡”的画面,也有人在问:“什么时候能看到四艘航母一起出海啊?”
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迈出了这第一步,后面的路就会越来越顺。
从辽宁舰那时候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山东舰的自主建造,再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加上隐身舰载机,这一步一个脚印走得特别实在。就像爬山一样,每一步都踩稳了,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远。
来源:大胡子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