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台贡米:从御笔诗行到万家餐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4 11:32 1

摘要:“山连江城清水停,稻花香遍百里营。粗碗白饭仙家味,在之禾中享安宁。”三百余年前,清朝康熙皇帝东巡松花江畔,一碗其塔木的米饭让尝遍珍馐的帝王驻足称奇,即兴题下这首诗。从此,九台稻米褪去乡野布衣,披上皇家贡袍,开启了跨越三个多世纪的荣耀之旅。

直到皇粮碑被挖掘出土,九台贡米的皇家渊源也由此得到实证。

九台贡米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稳步迈进。

写在前面:

一碗好米,何以传承百年,又何以与众不同?

从康熙御笔题写的诗句,到黑土地独有的气候水土;从政府倾力打造的标准化体系,到从业者对产品品质的匠心坚持——九台贡米的故事,远不止于唇齿间的香甜。

今起,我们将推出系列报道,带您深入历史细节、田间地头与产业一线,为您完整呈现一粒贡米从皇家珍馐到百姓餐桌的品牌塑造之路。

“山连江城清水停,稻花香遍百里营。粗碗白饭仙家味,在之禾中享安宁。”三百余年前,清朝康熙皇帝东巡松花江畔,一碗其塔木的米饭让尝遍珍馐的帝王驻足称奇,即兴题下这首诗。从此,九台稻米褪去乡野布衣,披上皇家贡袍,开启了跨越三个多世纪的荣耀之旅。

如今,这粒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稻米,已从皇家御膳走向万家餐桌,成为吉林农业的“白金名片”。

一块皇粮碑,藏着贡米的历史基因

“咋这么硬,快看看挖到什么了?”2001年,九台区第二中学教学楼工地,伴着挖掘机师傅的喊声,一块刻有独特花纹的石碑首从土中显露。紧接着,石碑底座也被挖掘出来。

现场一个叫关长春的工人对挖出的东西打量了一番,发现碑首上雕刻的是龙纹,上面还有模糊的字迹,急忙联系了对满族文化颇有研究的大舅关云德。

关云德火速赶到,仔细查看石碑材质与纹路,断定其具有清代石碑特征,忙让人用拖拉机将石碑运至自己的满族民俗博物馆,暂时放在房子东头。

2007年,通过查阅史料、走访专家,终辨认出碑首模糊字迹是“皇糧”二字,石碑的秘密也随之揭开。

据史料记载,原来早在1657年,清政府设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九台因水土肥沃就成为贡粮核心产地。1682年康熙东巡,尝过当地大米,用“仙家味”大赞其美味,“稻花香”美名自此传遍朝野。为保障贡米供应,1706年,清政府在九台特设尤家屯、张庄子等五官屯,每屯派驻14名庄丁,按“每丁授地15公顷、纳谷12石”的规制,建立起专供皇室的稻米生产体系,从选种、耕种到仓储,皆有严苛标准,确保每一粒米都符合皇家要求。

光绪十年(1884年),汉白玉“皇粮碑”在其塔木矗立,碑高90厘米,二龙戏珠浮雕栩栩如生,“皇糧”二字遒劲有力,碑上记载了打牲乌拉总管云升改“尖斛进平斗出”为“平斛征收”的举措。直到石碑被挖掘出土,九台贡米的皇家渊源也由此得到实证。

一双匠人手,牵起品质的古今传承

“能吃上咱们九台的大米不容易啊,过去可都是给皇家上贡的。”吉林省九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洁说,“小时候,家里的老人常说这句话。”

那时候的高洁还不懂“贡米”的分量,只记得家里米饭的独特香气,多年后,这份香气成了他守护一生的执念。

“九台贡米是家乡的好米,把它推向全国,丰富全国百姓的餐桌,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高洁说,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就开始做粮油贸易了,销售九台大米是主营业务。大米优秀的品质,让他的生意顺风顺水。2000年,他回到九台区其塔木镇办米厂;3年后,为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他创办了吉林省九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对优质大米的品质守护。

为还原古法“贡米”的醇厚,高洁把“匠心”刻进每一步:天不亮就下田,以“土里有虫”为标准选无公害稻田;开展订单农业,从选种到收割全程指导农户。为保证大米品质,九鼎农业引入师徒制度,在稻米种植、加工等领域培养出数十名年轻工匠。同时,高洁也不一味地因循守旧,在大米加工环节引入振动筛、重力谷糙分离机,让米粒破损率下降10%;将传统石碾与多道轻碾结合,严控温湿度锁住米香。

2024年,在九台贡米品牌发布会上,九鼎农业正式与九台贡米集团签约,获得“九台贡米”品牌授权。截至目前,已有近300家稻米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仓储物流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主体加入九台贡米全产业链条,推动九台贡米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稳步迈进。

通过政府与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九台贡米已焕发新生。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五官屯贡米栽培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跻身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到如今,九台斩获“中国生态贡米之都”“全国大米十佳食味产区”、九台贡米被评为“吉林大米十大地理标志品牌”,一个关于传承与创新的中国故事——九台贡米,正带着三百年的匠心,从北纬43°出发,让世界听见东方稻香。

一粒贡米种,承载"农遗"的当代密码

秋日的九台,黑土地泛着油润的光泽,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秸秆——9月20日,“吉地丰收忙 九台米正香”黑土地九台贡米推荐节暨2025九台贡米新稻开镰节,在九台区红光稻田公园热闹启幕。

田间地头,游客们或弯腰体验手工割稻,或围着农家宴展台尝新米;直播间里,主播举着刚碾出的白米,向网友介绍“重如沙、亮如玉”的贡米特质。这场“线下实景体验+线上全域传播”的活动,让九台贡米从黑土地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吉林省作为农耕文化大省,九台贡米拥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它带着浓浓的乡愁,同时又是讲述本土农耕故事的实例。”中国民协顾问曹保明曾作出如此评价。

作为全国罕见、东北唯一有史实文物佐证的皇家贡米,九台贡米早已不是普通的粮食,而是刻着岁月印记的文化符号。

这份文化遗产,在当代正焕发新的生命力。作为文化传承的“纽带”,满族古法耕种的智慧,正与现代碾米设备碰撞出火花,石碾工艺结合轻碾技术,锁住了老辈人记忆里的米香,并为更多人带来独特的东北大米醇香体验。

在开镰节上,长春市九台贡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文龙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最好的米卖出最好的价格,带动更多的村民增加收入。”

目前,九台贡米核心产区达到30万亩,已建成7.2万亩绿色原粮基地以及600亩品种筛选基地,全年大米总产量2.34亿斤,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一座东北绿色稻米产业的标杆正在崛起。

从康熙题诗的皇家御膳,到如今万家餐桌上的家常美味,耕种者们始终守护着九台贡米特有的品质。那条灌溉了优质稻米的松花江,以及代代相传的农遗匠心,让九台贡米在新时代依然续写着属于“仙家味”的传奇,也让更多人在一碗白米饭中,品味到历史的醇厚与土地的深情。

来源:二三里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