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上海某大学最受尊敬的教授之一,林明哲教授和妻子苏倩华教授的突然离世让所有人震惊。一周前,他们刚刚参加完外孙的满月宴会,笑容灿烂地与家人合影;三天前,他们还去银行存了一笔数额不小的款项;而昨天深夜,他们却选择相拥着纵身跃入浦江,留下一封简短的遗书。
本文为虚构故事创作,部分细节经艺术处理,人物均为化名
"林教授夫妻跳江自杀了?不可能!"黄警官接到报案时难以置信地说道。
作为上海某大学最受尊敬的教授之一,林明哲教授和妻子苏倩华教授的突然离世让所有人震惊。一周前,他们刚刚参加完外孙的满月宴会,笑容灿烂地与家人合影;三天前,他们还去银行存了一笔数额不小的款项;而昨天深夜,他们却选择相拥着纵身跃入浦江,留下一封简短的遗书。
"生活没有希望,活着太累了。"遗书上只有这么一句话,笔迹平稳却决绝。
更令人不解的是,警方在他们家中发现的银行存折显示,夫妻共同账户里静静躺着900万元存款,分毫未动。
"一对事业有成、家庭和睦、还有大笔存款的退休教授夫妻,为什么会说生活没希望?"黄警官皱眉自语,决心调查清楚这背后的真相。
01
"根据目击者描述,昨晚11点15分左右,有人看到一对老年夫妻从浦江大桥跳下。"年轻的王警员翻阅着记录本向黄警官汇报。
黄警官紧锁眉头,指尖轻轻敲打桌面:"确认是林教授夫妻了吗?"
"是的,打捞上来的遗体已经确认,身份证和家人辨认都确认无误。据目击者说,他们是手牵着手跳下去的。"王警员声音中透着惋惜。
"家属情况怎么样?"
"林教授夫妻有一个女儿,林思怡,现在是上海某大学的副教授。她已经来过警局认领遗体,情绪非常崩溃。"
黄警官点点头,起身道:"走,我们去林教授家看看。"
林明哲和苏倩华教授的家是一套位于黄浦江畔的高级公寓,宽敞明亮,窗外便是江景。客厅陈设简约却不失品味,墙上挂着几幅字画,书架上满是各类中外文献和著作。
"黄警官,您看这个。"王警员从书桌上拿起一封信封,"这应该就是遗书了。"
黄警官接过信,上面只有简单的一行字:"生活没有希望,活着太累了。"
"奇怪,"黄警官轻声道,"两位饱读诗书的教授,留下的遗书却如此简短。"
这时,林思怡走了进来,眼睛红肿,面容憔悴不堪。
"林女士,请节哀。"黄警官上前安慰,"我们正在调查您父母的案件,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林思怡坐在沙发上,双手紧握,强忍泪水:"警官,我还是无法相信,父母为什么会这样...他们一向那么乐观,生活也很充实。"
"您父母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常表现?"黄警官轻声问道。
林思怡摇摇头:"没有任何异常。他们退休后生活得很惬意。父亲还在继续他的教育哲学研究,母亲热衷于社区志愿活动。上周我们还一起给我儿子庆祝满月,他们看起来非常高兴。"
"据我们了解,您父母账户里有900万元存款。"黄警官说,"您知道这笔钱吗?"
林思怡愣了一下:"900万?这么多?我只知道他们有些积蓄,但没想到有这么多。他们一直生活简朴,从不铺张浪费。"
"这笔钱最近有没有什么变动?"
"我不清楚,我很少问他们的财务状况。"林思怡说着,眼泪又涌了出来,"为什么有那么多钱,他们还要...还要选择离开呢?"
黄警官轻叹一口气:"这正是我们需要查明的。林女士,您父母生前有没有什么特别亲近的朋友或学生?"
"父亲的学生很多,最亲近的应该是钟明,现在同样在大学任教,经常来看望父亲。母亲则与几位老同事关系很好,尤其是杨教授。"
"好的,我们会去找他们了解情况。"黄警官说,"对了,您父母最近有没有提起过什么特别的事?比如老朋友来访,或者收到什么重要消息?"
02
林思怡思索片刻:"有一件事,大约一个月前,父亲收到一封国外寄来的信,看完后情绪似乎有些低落。但他没有告诉我内容,只说是一位老朋友的来信。"
黄警官记下这条信息:"这封信现在在哪里?"
"我不知道,可能在父亲的书房里。"
黄警官和王警员开始仔细搜查书房。林明哲的书房布置得很有学者风范,一整面墙都是书架,摆满了各种专业书籍和研究资料。书桌上整齐地放着几本笔记本和一台笔记本电脑。
"看看能不能找到那封国外来信。"黄警官指示道。
两人翻遍了书桌的抽屉和文件夹,却没有找到任何国外来信的痕迹。倒是在书架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上锁的小保险箱。
"林女士,您知道这个保险箱的密码吗?"黄警官问道。
林思怡摇摇头:"不知道,父母从不告诉我这些私人事情。"
"需要找技术人员来开锁了。"黄警官说,"先看看其他地方吧。"
在苏倩华的卧室书桌上,他们发现了一本日记本。与丈夫的学术笔记不同,苏倩华的日记写得更为生活化,记录着日常的点滴和感想。
"最近的几篇日记似乎有些异常。"王警员翻阅着说。
黄警官凑过去看,日记最近的几篇确实流露出一些忧虑情绪:
"明哲最近很不对劲,自从收到那封信后,常常独自沉思,夜里也睡不好。我问他怎么了,他只说是想起了一些往事,不愿多谈。我很担心他。"
"今天明哲告诉我一个惊人的消息,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想到..."
这篇日记戛然而止,后面的几页都是空白的。
"看来那封信确实是关键。"黄警官说,"我们需要找到它。"
03
接下来,他们去拜访了林明哲最亲近的学生钟明。钟明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副教授,得知恩师自杀的消息后,显得异常悲痛。
"钟教授,您最近有没有注意到林教授有什么异常?"黄警官开门见山地问。
钟明思索了一下:"确实有些反常。大约三周前,我去拜访林教授,发现他情绪低落,整个人都很恍惚。他提到想要捐出一大笔钱,用于设立教育基金。"
"他提到过多少钱吗?"
"他说有900万,打算全部捐出。我当时很惊讶,问他为什么突然决定捐这么多,他只说'有些亏欠,需要弥补'。"
"亏欠?他有解释是什么亏欠吗?"
钟明摇摇头:"没有具体说。但他确实提到了一个名字。说是他早年的一位学生。但奇怪的是,我从未听他提起过这个学生,在学校的档案里也没有找到这个人。"
黄警官记下这个名字:"您知道林教授平时会用什么密码吗?比如保险箱之类的。"
"这个...可能跟他的研究有关。林教授一生研究的是'教育与良知'这个主题,他经常引用的一句话是'授人以渔,更授人以德'。这句话对他很重要。"
告别钟明后,黄警官决定去见苏倩华的好友杨教授。杨教授是一位退休的心理学教授,与苏倩华交情甚深。
"杨教授,您最近有见过苏教授吗?"黄警官问道。
杨教授叹了口气:"上周我们还一起喝过茶。她看起来心事重重,说明哲情绪一直不好,她很担心。"
"她有没有提到具体原因?"
"提到一点。说是明哲收到一封国外来的信,信中提到一个叫小洁的人。这个小洁似乎是明哲三十年前的学生,但出了什么事,导致她出国了。具体内容倩华没有细说,只是看起来非常忧虑。"
"这个小洁是什么样的人?您知道吗?"
杨教授思索了一下:"三十年前...那时候我刚来学校不久。隐约记得确实有这么一个学生,非常聪明,但性格内向。好像是参加了什么比赛,然后就转学了。具体的我也记不清了。"
04
黄警官回到警局,整理着收集到的信息。这时,技术人员打来电话,说已经准备好开启林教授家中的保险箱。
回到林教授家,在林思怡的陪同下,技术人员开始尝试开启保险箱。
"密码是六位数。"技术人员说。
黄警官想起钟明提到的那句话:"试试'授人以渔,更授人以德'的谐音密码。"
技术人员输入了几组数字,保险箱没有反应。
林思怡突然说:"父亲最重要的日子是1985年4月18日,那是他和母亲相识的日子。试试850418。"
技术人员输入这组数字,保险箱依然没有反应。
"再试试'教育良知'的拼音首字母加他们的结婚纪念日。"黄警官建议。
王警员继续搜查保险箱,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夹层,里面有一个U盘:"黄警官,您看这个!"
黄警官小心翼翼地打开那个被藏在保险箱深处的U盘。当视频开始播放时,一阵静电声后,林明哲和苏倩华的面容出现在屏幕上。
他们坐在浦江边的长椅上,背景是夕阳映照下金光闪闪的江面。林明哲的眼中含着泪水,苏倩华则紧握着丈夫的手,嘴角挂着一丝凄美的微笑。
王警员突然惊呼:"黄警官,快看!视频里还有其他人!"
视频画面微微晃动,镜头拉远,显示出站在林教授夫妻身后的一个模糊身影。当那人走近时,林思怡瞬间瞪大了眼睛,脸色惨白如纸,双手不自觉地开始剧烈颤抖。
来源:法律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