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7次!55岁男子确诊肾衰竭,妻子痛哭:劝了多次都不听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1:29 3

摘要:这不是个新鲜的病例,但每一次看到这样的结局,心里都像压了块石头。55岁,正是可以抱孙子、陪老伴、养花种菜的年纪,却因为“频繁用肾”,把自己一步步送上了透析床。

这不是个新鲜的病例,但每一次看到这样的结局,心里都像压了块石头。55岁,正是可以抱孙子、陪老伴、养花种菜的年纪,却因为“频繁用肾”,把自己一步步送上了透析床。

医生问他每天喝多少水,他说不记得;问他排尿情况,他说最近一天七八次,夜里也起来三四回。妻子在一旁哭,说劝了多少次,少吃点咸的、不要硬扛着不吃药,他都不听。

很多人以为肾病是突然的,其实它是缓慢的、隐匿的,甚至可以陪伴你十几年不发声。直到有一天,肾功能掉到只剩下15%,你才猛然发现,身体早就亮起了红灯。

频繁上厕所,尤其是夜尿增多,不是喝水多了这么简单。那是肾小管出了问题,像破了洞的水管,再怎么修都留不住水分。

很多人误以为这样是“排毒好”,实则是肾在悄悄“泄洪”,身体里的电解质、蛋白质、营养物质都在流失。

慢性肾衰竭不是一夜之间来的,它通常是从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常见病“连锁反应”演变而来。

肾脏是个沉默的器官,是出了名的“逆来顺受”。它坏了,不疼、不痒、不吵不闹,只是默默让你越来越疲惫、越来越浮肿、越来越尿频。

有个概念必须说清楚:肾功能指标下降,并不等于肾病晚期。但如果你还在“扛着”,不做检查、不按医嘱吃药、不控制饮食,那它真的会变成晚期。

很多人对“肾衰竭”这四个字没概念,我来讲个直白的比喻:想象你家的洗衣机坏了,水进得去、出不来,脏东西越积越多,衣服洗不干净,水桶还发臭。

肾衰竭就是身体的“污水处理系统”彻底瘫痪。肌酐飙升尿素氮超标,毒素在血液里打转,时间一长,心脏、脑部、胃肠道都跟着受影响。

最扎心的是,很多肾衰竭患者,早期其实都有“可逆”的窗口期。比如蛋白尿,它是肾病最早的信号灯。尿里本不该有蛋白,除非肾小球过滤出问题。

研究显示,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通常比肌酐升高早3到5年。这时候如果能及时干预,用药控制、调整饮食,很多人是可以避免走到透析这一步的。

但现实是,大多数人根本没当回事。他们觉得没啥症状,不疼不痒,不当病。还有人误以为“多喝水冲一冲就好了”,甚至吃民间偏方,喝草药、用保健品,结果反而加重肾负担。肾脏不像胃,不是喝点养胃汤就能修复的器官。一旦受损,没有自我修复功能。

我们在临床上最怕两种人,一种是“无知无畏型”——硬扛、不查、不信医生;另一种是“迷信偏方型”——吃药不规律,还乱吃补肾的东西。

你不知道市面上很多所谓的补肾药,恰恰含有马兜铃酸重金属,这些东西对肾脏的毒性,是经过无数研究验证的。

2023年《中国慢性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慢性肾病患病率达到了10.8%,也就是说,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肾脏出问题。而且更可怕的,是90%的患者并不自知,等发现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55岁的这位患者,其实一直有高血压史,血压控制得不理想。他觉得自己身体壮,没啥不舒服,就常常忘记吃药。

血压像水龙头里的压力,一旦长期高压,肾脏毛细血管就像老旧的水管,撑久了就破。高血压性肾病不是吓人的词,是实打实的病理改变。

还有一点必须强调:肾病患者不能高蛋白饮食。这位患者每天吃鸡蛋、牛肉、豆腐,觉得是“补身体”。

但肾功能受损时,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氮无法及时排出,反而会加重肾负担。就像你家下水道堵了,还往里面倒油脂,迟早要溢出来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有用的医学知识反而不容易被看见。大家愿意听的,是“养生鸡汤”、“食疗秘方”、“专家直播”,但不愿面对真实的检查报告和医疗建议。

劝一句,别再等身体出问题了才想起要“重视健康”。每年查一次尿常规肾功能三项(肌酐、尿素氮、尿酸),花不了多少钱,也不麻烦,却能救命。特别是有三高、肥胖、家族史的人,必须要定期筛查。

如果你已经发现自己有泡沫尿水肿夜尿多乏力这些情况,别犹豫,立刻去做检查。肾病早期是可以控制的,错过了,就只能靠机器续命了

说个沉重的数据:进入透析阶段的患者,平均每年治疗花费在10万元以上,而透析并不能治好,只是延命。早期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一个月药费不超过几百块,这笔账,怎么算都不该拖。

最后想说的是,很多时候,家人的劝说比医生更重要。这位患者的妻子,已经劝了三年,没用。她不是不心疼,是没办法。因为对方总觉得自己“还行”、“没事”、“不差这点”。

等到肾衰竭确诊那天,他抱着报告单坐在病床边,久久没说话。妻子在门口哭,说:“你到底要我说几次你才听?”我听完这话,心里也一紧。

身体这件事,真不是你扛得住就能没事。它有底线、有阈值、有报复心。你不在意它,它就会以最沉重的方式告诉你,它早就撑不住了。

肾脏是沉默的战士,它不喊不叫,但一旦倒下,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我国慢性肾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3,39(3):177-181.

[2]朱毅.马兜铃酸肾毒性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2,38(5):699-704.

[3]李建军.高血压性肾损害的防治策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9):730-734.

来源:周小护聊健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