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2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前往美国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作为眼下的安理会轮值主席国领导人,他在临行之前接受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专访,并在专访中重点谈到了朝鲜半岛局势,以及韩国在如今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同中、美、俄这些世界大国的关系。
抱怨中国、俄罗斯和朝鲜走得太近,李在明直言很不爽:你们这个样子,我们韩国很难办的啊。
9月22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前往美国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作为眼下的安理会轮值主席国领导人,他在临行之前接受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专访,并在专访中重点谈到了朝鲜半岛局势,以及韩国在如今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同中、美、俄这些世界大国的关系。
李在明的此次联合国之行,背负着沉重的内外压力。为了通过西方媒体向全世界塑造韩国的“苦主”人设,李在明精心编排了一套话术。这套话术的核心就在于中俄朝三边关系。李在明说,中俄朝三国近期展现出的战略协作姿态,特别是三国领导人在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的并肩亮相,这一信号已被首尔方面解读为地区力量格局的重大变化。
李在明惴惴不安地表示,中俄两个大国和朝鲜走得这么近,这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事情,因为这会让韩国“很难办”,并暗示韩国将不得不通过强化与美日的合作,对中俄朝的走近予以“某种回应”。
李在明的这种表述多少有些鸡贼,既有向国内民众展示强硬姿态的考量,也有向美国表忠心的用意。李在明希望川普知道,尽管当下的美韩关系偶有摩擦,但韩国在阵营选择上依旧是坚定站在美国一边的。
然而,李在明的处境远不止“选边站队”四个字那么简单。他试图在各方势力之间扮演一个精明的平衡者。在批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同时,他小心翼翼地不忘补充道,“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为日后可能的合作留下了回旋的余地。
这种左右逢源的企图,明显反映出韩国在地缘政治问题上的摇摆性和脆弱性:安全上极度依赖美国,但经济上与中国深度绑定,又时刻忌惮着北方的军事威胁,而且还不敢和俄罗斯闹掰关系。
李在明感叹,“世界正分裂成两个阵营,而韩国正好位于危险的边缘”,这句抱怨的背后,是他深知韩国无法承受与周边大国彻底交恶的代价,只能如同走钢丝一般,在各方势力之间艰难周旋,俨然一副“首尔阎老西”的做派。
而与李在明的委屈抱怨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金正恩在近日举行的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上的强硬宣言。金正恩不仅从法理和意识形态上彻底切断了朝鲜半岛统一的可能性,宣告朝韩为“隔疆相望、永不可能合一的两个国家”,还用两个“绝无可能”强调了朝鲜拥核的不可逆转性。
金正恩明确划出红线:除非美国放弃对朝鲜无核化的执着,承认朝鲜已经成为有核国家的现实,否则美朝会谈绝无可能。
金正恩的这番表态,无异于给希望通过“分阶段无核化”或“冻结核武”等妥协方案打开对话之门的李在明政府,从头到脚泼了一盆彻骨的冰水。
李在明在专访中提出,以所谓的“冻结朝鲜核武生产”作为临时措施的建议,在金正恩“绝不放弃核武器”的钢铁意志面前,多少显得有些苍白无力,甚至说是某种一厢情愿的幻想也不为过。
朝方的逻辑是清晰而冷酷的。核武器是保障朝鲜国家生存的最后底牌,是历经无数磨难之后才获得的镇国重器,断不会因为美韩两国的一些缓和姿态或阶段性提案就轻易放弃。
李在明上任之后,为了对朝示好而采取的一些措施,比如限制对朝风飘传单、停止广播等,并未换来平壤的积极回应,反倒是被北边斥为“在核挑衅上比保守派更疯狂”。
这充分说明,在朝核问题这道核心议题上,朝韩两国的立场存在结构性矛盾,缺乏互信的基础,使得任何试图缓和关系的举动都举步维艰。
李在明政府的尴尬,恰恰是韩国这种自诩“发达国家”和“中等强国”在大国博弈日趋激荡的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缩影。
一方面,川普政府极力推行所谓的“美国优先”政策,在贸易、投资等问题上对盟友毫不手软,让韩国社会对美信任感产生动摇,李在明自己也承认此事“令人震惊”,可能导致韩企对美投资却步。
另一方面,面对一个拥核自固、在法理上已经放弃统一的朝鲜,以及持续推进战略协作的中俄,韩国在传统上极度依靠的美韩同盟框架,在应对复杂半岛局势时的局限性日益凸显。
李在明试图借助“冻结核武”的提议来打开局面,并寄望于川普与金正恩能重启对话,但这套方案既难以满足朝方的根本诉求,也未必符合美方的战略算计。
川普政府更关注的,是如何有效遏制朝鲜核导能力对其本土及盟友的威胁,而非一个不稳固的冻结状态。韩国在美朝之间斡旋的空间,正被急剧压缩。
展望未来,半岛局势的钥匙依然掌握在美朝手中。对于韩国而言,与其过度纠结于中俄朝关系的走近,或对美朝领导人会谈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如更冷静、务实地思考如何真正扮演好“稳定器”而非“搅屎棍”的角色。
这就需要韩国人展现出更高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自主性,但是平心而论,依照我对韩国的一贯了解,我觉得悬。毕竟,韩国人要是能有这样的智慧和自主,这个国家又何至于沦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呢?
李在明的一句“很难办”,道出的不止是韩国在当下国际外交场上的尴尬窘境,更是多年来在大国夹缝中仰人鼻息、自缚手脚的战略底色。从表面上看,韩国人似乎总能在言辞上争强好胜,动辄摆出“中等强国”的架子,可一到真需要展现战略定力与历史担当的时候,骨子里的软弱就暴露无遗。
地缘政治从来不同情弱者,更不会垂怜那些一边抱怨命运、一边又甘当棋子的妄人。韩国要是始终学不会在大国之间走出自己的路,那么“很难办”这三个字,往后恐怕将不再只是某个韩国总统一时的外交辞令,而是韩国这个国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浪潮里,沉沦触礁的宿命注脚。
来源:孤烟暮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