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宣威市各中小学迎来新学期,朗朗的读书声增添了几分法治温度。宣威市公安局统筹交管、派出所“警花护蕾”普法小分队等多警种力量,将“开学第一课”送进校园。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线上线下联动等多形式,为师生筑起安全防线,让法治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近期,宣威市各中小学迎来新学期,朗朗的读书声增添了几分法治温度。宣威市公安局统筹交管、派出所“警花护蕾”普法小分队等多警种力量,将“开学第一课”送进校园。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线上线下联动等多形式,为师生筑起安全防线,让法治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精准施策 警种联动织密普法网络
9月,宣威市公安局启动“法治进校园”集中行动,以“精准覆盖、按需施教”为原则,推动普法力量下沉。交通管理大队率先行动,3天内走进复兴街道鲍屯小学,杨柳镇可渡小学,围仗小学、海岱镇鼠场小学、羊场镇鸡场小学5所学校,针对小学生认知特点,用迷你课堂、角色扮演的方式讲解过马路、乘车等交通安全知识,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安全意识。
专业力量紧随其后。9月4日,宣威市公安局“警花护蕾”普法小分队下沉基层,联合热水派出所为热水镇第三中学师生带去“防性侵、防诈骗”专题课。此后,龙潭派出所、格宜派出所等相继行动,结合不同年龄段需求定制课程:向小学生讲“不跟陌生人走”,向初中生讲“网络交友安全”,让法治教育精准对接青少年成长需求。
创新形式 让普法课堂活起来
“小朋友,红灯亮了要怎么做?”在鲍屯小学操场,交警搭建的“模拟交通场景”成了热门打卡地:迷你红绿灯立在路口,斑马线画在草坪旁,孩子化身“小司机”,在民警指导下走斑马线、避让车辆,沉浸式感受交通规则。
“比课本好懂多了。”五年级学生小宇举着印有“遵守交规、平安出行”的作业本说,这是他答对问题的奖品。
互动式教学同样受欢迎。“警花护蕾”小分队的民警准备了小熊警察玩偶,通过“抢答赢奖品”的方式提问:“有人要你的游戏账号密码,给不给?”“遇到叔叔让你带路,去不去?”现场举手声此起彼伏,在欢声笑语中,自我保护知识印在学生心里。西宁派出所还通过播放案例视频、还原诈骗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学法律,打破传统宣讲的枯燥感。
多媒联动 实现全域宣传无死角
“即使没到现场,也能学到安全知识。”热水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通过班级多媒体观看安全宣传短片。为将宣传范围覆盖至偏远学校,热水派出所创新“线下宣讲+线上视频”模式:精选动画短片、民警讲解视频,涵盖防溺水、禁毒等内容,组织全镇24所中小学、幼儿园,以“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形式集中观看,让山区孩子与城区学生同步接受法治教育。
“视频里的同学因为刷单被骗了零花钱,我以后肯定不贪小便宜。”看完视频后,三年级学生小雅和老师分享感悟。这种模式不仅扩大了宣传范围,而且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防骗意识,让安全意识渗透每一所校园。
内容聚焦 破解校园安全热点难题
围绕师生家长关心的安全问题,宣威市公安局构建全维度知识体系。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民警结合学生易上当的“刷单返利”“游戏账号交易”等骗局,拆解诈骗分子的“话术陷阱”,提醒“陌生链接不点、转账前问家长”;“警花护蕾”小分队聚焦预防性侵,用生活化语言讲解“身体隐私部位不能碰”“遇到危险及时找老师家长”,打消学生的羞涩与恐惧。
交通安全方面,民警明确“未满12周岁不准骑自行车上放学”“乘坐摩托车必须戴头盔”等法律规定,现场演示正确系安全带的方法。禁毒宣传中,让学生认清“跳跳糖”“奶茶粉”等伪装毒品,筑牢“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防线。此外,防溺水、消防安全、反恐防暴等内容也一一覆盖,为学生打造“安全防护网”。
记者 甘仕恩 通讯员 吴森 吕林彦
来源:云南法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