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永浩突然宣布要测预制菜,还提前声明“绝不带货”,听着像句气话,其实戳中了每天点外卖的人最慌的那根神经:到底吃进去的是什么?
“外卖里那盒39块的鱼香肉丝,可能比你想象的更‘预制’。”
罗永浩突然宣布要测预制菜,还提前声明“绝不带货”,听着像句气话,其实戳中了每天点外卖的人最慌的那根神经:到底吃进去的是什么?
他把话说得很直白——只做评测,不卖货。
网友劝他“顺便带一波”,他直接回绝,理由是“避嫌”。
这词听着耳熟,上一次他用还是直播卖手机时。
现在换成菜,反倒更敏感。
毕竟预制菜这行,水比手机深多了。
翻一下最近的数据就明白大家为什么慌。
艾媒咨询刚出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冲到5100亿元,增速15%,可同期在黑猫投诉上搜“预制菜”,一年新增2600多条,关键词几乎全是“变质”“吃出异物”“图文不符”。
一边是狂奔的市场,一边是还没学会走路的标准。
罗永浩盯上的正是这条裂缝。
他之前吐槽西贝用预制菜不告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反手以“损害商誉”起诉,案子还没判。
罗永浩没怂,干脆把评测做成连续剧:年底前发报告,标准自己定。
听起来像赌气,但细想挺狠——他不怕得罪人,只怕没人看。
有人担心他“跑路”,因为IP地址三个月没变。
罗永浩直接甩出一张上海湘菜馆的照片,桌上三盘现炒菜,配文“现炒就是香”。
没提预制菜,却句句都在踩。
网友秒懂:这是在说“我没跑,只是不想吃塑料味”。
其实普通人根本不在乎谁起诉谁,只想知道两件事:一,外卖里哪些是预制的;二,吃了会不会拉肚子。
罗永浩的评测如果能回答这两个问题,比十个热搜都管用。
至于他自己那2142万的失信记录,他没细说,只强调“超额还了公司债”。
听起来像绕口令,但懂行的人知道,个人和公司法人是两本账。
他愿意扛,是他的选择;消费者愿不愿意为预制菜买单,是另一回事。
年底的报告还没出,但已经有餐饮老板私下嘀咕:万一被点名,生意还做不做?
也有消费者留言:赶紧测,测完才敢点外卖。
罗永浩把锅烧热了,现在就看这盘菜怎么炒。
来源:自若奶茶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