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共产党呼和浩特市委员会党校,始建于1954年,是一所集教学、培训、实训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党校,经过多年探索实践,现已形成“一校三院九分校、一中心三基地”的办学新格局。近年来,该校充分发挥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先后被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
中国共产党呼和浩特市委员会党校,始建于1954年,是一所集教学、培训、实训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党校,经过多年探索实践,现已形成“一校三院九分校、一中心三基地”的办学新格局。近年来,该校充分发挥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先后被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被命名表彰为第十届自治区文明单位;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内蒙古党校对盟市党校办学质量评估工作中被评为“优秀”等次;深化市县党校一体化办学成效,在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绩效考核中,位列全区党校系统单项改革排名第一;机关党建工作在全市市直机关“双目标”“双积分”“双创建”工作中排名第一。
聚焦主责主业,深耕文明之田。突出主题主线,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完善“理论讲授+实践解读+案例教学”课程体系,打造“重走总书记视察路”教学线路,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占每学期总课时70%以上;突出“工作主线”,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1”示范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提升培训质效,综合运用讲授式和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开展“专题讲授+现场教学+研讨交流+决策咨询”组合式教学,组织学员到重点项目、经济园区、高新企业、服务窗口等现场观摩学习,举办音乐党课、教学汇演,有效提升教学实效性。
围绕中心大局,奏响文明之声。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究,针对“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开展对策性研究;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建篇”“民族篇”“内蒙古篇”等理论研究,编写《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府实践案例干部读本》《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资料摘编》等校本教材;立项结项各级各类课题114项;发表理论、学术和时评文章110余篇;围绕现代化治理体系、商业航天、温暖工程等撰写决策咨询报告26篇,其中《关于依托航开区推动首府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等21篇决咨成果获自治区及市级领导签批或采纳。
强化从严治校,夯实文明之基。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建立工作业绩、作风表现与人才奖项推荐、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等密切关联的综合评价体系,激励教职工担当作为;严格执行“七不准”要求,制定实施《三级备课审查制度》《关于加强教研室建设的实施意见》《教师外出授课管理办法》,教育引导教职工严守政治纪律,坚守学术诚信,恪守师风师德,站稳红色讲台;健全学员培训全流程管理机制,优化“考勤管理+学习效果评估+培训纪实”的考核评价方式,建立考评结果定期反馈制度,构建培训管理新格局。
优化校园建设,擦亮文明之窗。利用连廊、报告厅、主题课堂校园广播、景观石等设施,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校园文化支撑,建设“红色校园”;做实全校节能减排工作,坚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生态校园”;通过学员晨读、读书会等活动增强书香氛围,营造“书香校园”;依托“一中心四平台”数字化智慧校园系统,打造“智慧校园”。
深化党建引领,点亮文明之灯。强化政治建设、积极推进“党建+文明创建”、积极培育单位文化、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聚焦“学思想”这个首要任务,2023年以来,组织中心组学习37次,组织全体党员集体学习71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0次;以创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为抓手,积极培育“党校姓党、党建领航”党建品牌;举办“团结奋斗谱新篇,踔厉奋发向未来”等各类文化活动50余次,有效激发教职工、学员干事创业热情;聚焦包联(村)社区短板,在城市文明等方面开展精准帮扶;充分发挥10个主题课堂作用,面向社会开展党性教育160批次,累计1.5万余人次。
丨来源:呼和浩特日报(实习记者 吴香凝)
丨编辑:魏颖
丨校读:张婧玉
丨审核:舒雨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