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分至,丰收时。9月23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这片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正用最饱满的果实、最灿烂的笑容,向世界展示着现代农业发展的辉煌成就。
9月21日,游客在沙湾市安集海镇辣椒丰收创意造型前打卡拍照。杨文秀摄
9月23日,农民在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葡萄种植基地采摘葡萄。陶维明摄
9月23日,鄯善县吐峪沟乡哈密瓜种植基地,果农在分拣哈密瓜。刘健摄
秋分至,丰收时。9月23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这片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正用最饱满的果实、最灿烂的笑容,向世界展示着现代农业发展的辉煌成就。
新疆各地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将丰收的欢愉洒遍天山南北。这场节庆不仅是对春华秋实的礼赞,更是对自治区70年来“三农”事业发展的深情回望。
丰收的背后是什么?是粮食安全根基的持续巩固,是农业科技创新的蓬勃动力,是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刻变革,更是全疆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真实写照。
科技赋能
智慧农业从示范到普及
9月23日,丰收的喜悦弥漫在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的空气中。2025年新疆“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场庆祝活动在这里举行。现场人群熙攘,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品味新疆”农产品大集、“金秋丰味”美食大集、“四季农事”乡村艺术展等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而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数智强农”科技成果展区。这里展示的无人机、采棉机等智能农机设备,无声诉说着新疆农业发生的深刻变革。
这种变革,对于玛纳斯县农民张宏远来说,感触尤为深刻。他依然记得过去摘棉花的艰辛:“天一亮就到地里,中午顶着烈日,全靠人力干活。”而如今,“300多亩地,采棉机两天就干完了。”闲下来的时间,他重拾年轻时的爱好,在田头敲打架子鼓。
从依靠人海战术到“指尖管理万亩田”,是新疆农业新画卷的真实写照。
科技的力量已经延伸到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在沙湾市双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洪涛的棉田里,智慧农业系统让一人管理2000亩地成为可能。田里的“数字哨兵”们——病害检测仪、智能虫情测报灯、自动气象站——每2小时就会回传一次数据,让种植从“靠经验”变成“靠数据”。这种精准管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合作社的棉花亩产从300公斤跃升至500公斤。
精准播种、无人机植保、智能采收等技术大规模应用,生产效率倍增。
2024年,新疆粮食单产达每亩1049.7斤,跃居全国第一,粮食总产由2012年的303.5亿斤增至2024年的466亿斤,增长53.6%;棉花总产568.6万吨,占全国92.3%,连续32年居全国第一,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
产业融合
从分散经营到全链发展
新疆徐梁福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均平深耕库尔勒香梨产业20余年,他说:“我们亲历了从线下跑批发市场、客户有限,到线上电商与直播带货打开全国市场的跨越,见证了从单一农业到多元产业的转型。”
徐均平的这番感慨,恰是新疆农业从分散经营到全产业链发展的生动缩影。
9月20日,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现场,这种转型清晰可见。农产品集市展销区里,颗粒饱满的优质水稻、果香四溢的特色水果不再以原始形态简单陈列,而是经过精心包装和品牌化打造。每个摊位配备的专业工作人员,不仅介绍产品特点,更讲述着农产品背后的产业链故事。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阳光乳品有限责任公司员工隆聃说:“我们的酸奶占伊宁市超50%的市场份额,从中高端到多规格应有尽有,不再只卖原料,这都是产业链给的底气。”
产业链的延伸让新疆农产品价值实现“裂变”。如吐鲁番葡萄的“全生命周期利用”成为现实:鲜食葡萄直供市场,葡萄干变身即食零食,葡萄叶出口加工,连枝条也循环成饲料;阿克苏的果农则通过深加工将次果转化为果汁、果糖。
作为“中国核桃之乡”,叶城县已培育扶持核桃生产加工企业14家、合作社415家,配备各类核桃加工设备1045台,实现从脱青皮、水洗到分选等初加工环节的标准化生产。全县超过35万农牧民依托这条完整产业链实现增收,构建起“县有龙头、乡有基地、村有合作社、户有收益”的经营格局。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物流的全链条覆盖,让核桃产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坚实支柱。
纵观今日新疆的农业图景,丰收的喜悦不再仅仅源于产量的增加,更来自产业链各环节的价值提升。新疆农业正在告别“一季收、半年闲”的传统模式,迈向“四季不空档”的现代化产业新格局。
幸福笑脸
从粮仓满到日子美
丰收节的锣鼓声里,新疆农民的笑声清亮。
从阿勒泰草原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从葡萄架下到核桃林间,那些曾紧握坎土曼的手点开了直播屏幕。当物质丰收的喜悦渗透进精神土壤,新疆农民的幸福图景,正从“粮仓满”迈向“日子美”的更高维度。
洛浦县恰尔巴格镇的葡萄种植户阿卜杜苏普尔·艾合麦提力家260亩葡萄亩产比去年增加不少,他还通过丰收节展销活动与3个大客户签下销售订单。这些曾经埋头种地的农民,如今站在展销台前侃侃而谈,手中的农产品不再仅是谋生手段,更成了自信展示家乡的名片。
在温宿县托乎拉乡尤喀克苏布拉克村举行的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上,7米长的“五谷丰登”主题展架勾勒出粮满仓的图景,农牧民趣味运动会中的南瓜争夺赛、果蔬四子棋等项目,让农耕劳作焕发出现代乐趣。
丰收喜悦的背后,是各族农民携手奋斗的温暖底色。村民用棉花、玉米拼出“70周年”字样,既是对丰收的礼赞,也是对自治区七十载发展的深情回望。
当物质成果与精神文化相互滋养,丰收不再是简单的产量数字,而是化为农民脸上自豪的笑容、脚下轻盈的舞步、心中坚定的希望。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幅新时代的新疆“三农”画卷正在天山南北徐徐展开。随着新疆农产品加工业支持政策持续发力,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丰收之歌将越发嘹亮。(热依达)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