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e评丨感悟福建文化瑰宝里的“精神密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11:25 1

摘要:在武夷山九曲溪畔,朱熹曾在此讲学,留下“逝者如斯”的千古哲思;在泉州古港,宋元时期“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景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在土楼围屋前,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诉说着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读懂这片山海相拥的土地里的“精神密码”,主动守

在武夷山九曲溪畔,朱熹曾在此讲学,留下“逝者如斯”的千古哲思;在泉州古港,宋元时期“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景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在土楼围屋前,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诉说着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读懂这片山海相拥的土地里的“精神密码”,主动守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珍贵的文化遗产,为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打造文化繁荣新地标贡献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人人“尽为薪火”。福建把文旅经济列为“四大经济”的底气,正是来源于海洋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妈祖文化、朱子文化、闽都文化、船政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积淀。只有当更多人读懂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的哲思深邃,领略“闽南建筑大观”的技艺超群,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放包容,文化遗产才能真正化为民众文化自信的扎实根基与强大力量,唤起八闽大地人人“尽为薪火”的内生自觉。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示范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同时,要善于利用现代传播手段,提升福建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福建、爱上福建文化,让每一个福建人都成为福建文化的“代言人”,成为传承文化瑰宝的“薪火”。

精细保护传承,推动人人“尽可出圈”。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保护文化瑰宝就是保护历史、保护民族精神家园的理念,积极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一方面,要加强对文化瑰宝的物质层面保护,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文物古迹、古老建筑等进行修缮和维护,确保其原真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对传统技艺、民俗文化等的保护和传承,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力促文化瑰宝“破壁出圈”,实现从“小众欣赏”到“大众喜爱”的转变。

压实各方责任,推动人人“凝聚合力”。守护八闽瑰宝,贵在各方同举、众手拾柴。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树牢“保护文化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才能将文化发展的工作做实、做精,加快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良好局面。政府部门要切实履行好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责任,加强政策制定和规划引领,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和监督管理,确保各项保护措施落到实处。要引导社会组织和企业积极参与文化的保护传承,通过捐赠资金、技术支持、开展文化活动等方式,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力量。要增强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推动造浓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浓厚氛围,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作者系泉州市安溪县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

施贝蓓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