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西安市碑林区东羊市小学的课堂上,曾宇老师的身影总是充满活力。自1996年初次执起粉笔,二十九载春秋流转,她始终坚守“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习点亮成长”的教育初心,将满腔热忱倾注于三尺讲台。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和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她以独特的教学“魔法”,点燃了无数
阳光讯(记者 杨小娟 文/图)在西安市碑林区东羊市小学的课堂上,曾宇老师的身影总是充满活力。自1996年初次执起粉笔,二十九载春秋流转,她始终坚守“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习点亮成长”的教育初心,将满腔热忱倾注于三尺讲台。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和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她以独特的教学“魔法”,点燃了无数孩子对知识的渴望。
抽象数学“活”起来
曾老师的课堂,从不拘泥于课本。她巧妙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连:讲解分数时,一筐苹果成为最直观的教具;认识图形时,教室的窗户、操场的跑道都成了生动的案例。这种“生活化情境教学”不仅让学生们眼中的迷茫变为领悟的光芒,也让听课的教师们赞叹不已:“原来数学可以这样教!”她的课堂展示在校内外广受好评,印证了她教育方法的成功。
独行快不如众行远
作为教研组长,曾老师深信“讲台不是独舞台”。每周三的教研活动,是她和组员们思想碰撞、共同进步的时光。她无私分享二十九年的教学笔记与课件素材,通过“师徒结对”活动,悉心指导青年教师。从帮助陈老师巧妙设计“鸡兔同笼”的动手教学方案,到陪伴徐老师反复打磨小组合作教学的细节,她都倾注心血。当年轻教师们从青涩走向成熟,荣获“教学能手”等称号时,她感到无比欣慰,认为教育是“一群人的薪火相传”。
山间清风承载教育重量
2015年,曾老师前往长安区鸣犊镇中心小学支教。那段时光,她不仅教授数学,还兼任多门课程。她带领孩子们用矿泉水瓶制作净水器,在画纸上描绘家乡的麦田,用电脑探索“大美陕西”。当一个孩子骄傲地展示用对称知识画出的自家麦田时,她深刻体会到农村教育的深远意义。获得“振兴计划三支工作优秀队员”的荣誉对她而言,是孩子们馈赠的珍贵礼物。
指尖巧手蕴藏数学智慧
课堂之外,曾老师是学校劳技社团的“创意魔法师”。每周五的社团活动,卡纸的沙沙声、工具的交响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汇成动人乐章。她引导学生在制作立体几何模型、缝制生肖挂件、设计创意笔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测量与计算。当畏惧计算的孩子举着作品感叹“测量真有用”时,教育的力量再次得到彰显。社团作品展上,融合了数学、美育与劳动教育的成果,令参观者惊叹不已。
最珍视“数学很有趣”
二十九年来,曾老师持续学习,带领教研组承担多项省市区级课题,推动新课改理念落地,教研组屡获“区级优秀教研组”称号。她个人也获得了“碑林区教学能手”“西安市教学能手”“西安市骨干教师”“优秀党员”等诸多荣誉。然而,在她心中,最珍贵的褒奖永远是毕业学生那句真诚的“曾老师,我现在还觉得数学很有趣”。
以热爱持续点亮教育之路
如今,曾老师依然满怀激情地站在讲台上。她将继续担当学生的“数学引路人”、青年教师的“教研伙伴”、社团中的“创意魔法师”,用不变的热爱与坚持,播撒好奇与成长的种子。对她而言,能点亮孩子们的未来,托举年轻教师的成长,是过去二十九年,亦是未来岁月里,最有价值的事业。
校长说,曾宇老师是一位坚守教育初心、教学能力卓越、富有团队精神与奉献情怀的优秀教师。她29年扎根讲台,始终践行“让数学走进生活”的理念,以生活化情境教学让抽象数学变“活”,教学成果显著;作为教研组长,她热心“传帮带”,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助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推动教研组成为优秀集体;她积极参与支教,跨学科授课并传递知识与温暖;还化身社团“创意魔法师”,将数学智慧融入手工,激发学生兴趣。诸多荣誉加身的她,最看重的是学生对数学的喜爱,是一位用热爱与坚持点亮学生未来、托起教育薪火的良师。
来源:阳光报阳光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