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祥因“鳞状细胞癌”去世,这种癌听起来陌生,实际上却很常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1:07 3

摘要:​鳞状细胞癌这个名字听着生僻,但它其实是癌症里的一种常见类型,不是指某个具体器官的癌,而是根据细胞的样子命名的。

赵忠祥主持过的节目像《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陪伴了好几代人成长。

2020年1月16日早上,他儿子赵方在社交媒体上发了消息,说父亲那天7点半在北京去世了,享年78岁。

赵忠祥去世的原因是患了鳞状细胞癌,2019年底他觉得身体不对劲,去医院检查时癌细胞已经扩散了。

​鳞状细胞癌这个名字听着生僻,但它其实是癌症里的一种常见类型,不是指某个具体器官的癌,而是根据细胞的样子命名的。

简单说,身体很多地方覆盖着鳞状上皮细胞,这些细胞扁平像鱼鳞,正常时保护身体,但变异了就成恶性肿瘤。

鳞癌多发生在皮肤、口腔、食管、肺部、子宫颈、阴道这些部位,甚至膀胱或肾盂本来没这层上皮,但通过化生也能长出来。

皮肤上的鳞癌最常见,中老年人是高发群体,因为年纪大,皮肤积累的损伤多。

全球每年有上百万新病例,在中国,老年人群体发病率高,城市污染和生活习惯都推了一把。

为什么说它常见却容易被忽略?因为鳞癌的诱因藏在日常里头。

紫外线是首要杀手,长期户外工作的人,脸和手背常晒太阳,细胞DNA被破坏,慢慢就癌变了。抽烟是另一个大祸首,烟草里的化学物质沉积在肺部,刺激上皮细胞变异,吸烟者肺鳞癌风险翻倍。二手烟也害人,家里有人抽,别人跟着遭殃。

喝酒过多腐蚀口腔和食管黏膜,导致慢性炎症,时间长了也易癌变。慢性伤口不愈合是隐患,比如鱼刺扎了喉咙,五年没好就可能转癌。

还有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通过性行为传播,常见于生殖道鳞癌。工业污染如砷或辐射暴露,工厂工人接触这些,皮肤吸收毒素,细胞失控分裂。遗传因素少,但家族有癌史的人风险高,需要多警惕。

症状方面,鳞癌早期不张扬,容易混过去。皮肤型先是小红斑,摸着粗糙,像长了层砂纸,渐渐鼓起结节,表面有鳞屑,一刮就掉。口腔里的白斑或红斑,刷牙出血,吞咽时卡顿。肺鳞癌起初干咳,咳痰带血丝,胸闷气促。

食管型吞咽痛,食物下不去。癌细胞扩散后,淋巴结肿大,颈部或腋下摸到硬块,按不动。晚期体重掉得快,疲劳骨痛,癌转移到骨头或肝肾,黄疸尿少。

诊断靠活检,医生取组织显微镜下看细胞形状,确认鳞状特征。CT和PET扫描显示肿瘤位置和扩散路径。

治疗得看阶段和部位,早发现手术切除最靠谱,把癌灶剜干净,根治率高。

皮肤鳞癌早期切了事,五年存活九成以上。放疗用射线杀残留细胞,化疗静脉给药,针对扩散。免疫疗法是新希望,注射抗体帮身体攻击癌细胞。

但肺鳞癌晚期难缠,靶向药对大多数中国人无效,因为基因突变少,只能靠化疗扛,五年存活率低到一成。​

预防鳞癌,说到底是改掉坏习惯,多点警惕心。

防晒是基础,出门涂SPF30以上的霜,均匀抹脸颈手臂,戴帽穿长袖避紫外线。

戒烟限酒,烟盒扔掉,酒杯少碰。饮食均衡,多吃蔬果抗氧化,少接触化学品,工作戴护具。打HPV疫苗防病毒感染,臂上针扎产生抗体。

高风险人群如户外工作者或有家族史的,年年筛查,用皮肤镜查可疑斑点。社区体检车停广场,居民排队查,早发现治愈率高。

癌症研究在进步,靶向药和疫苗覆盖更多,未来或许更好。

但现在,行动起来最实际,多体检少拖延,生活才能长长久久。​

肿瘤标志物升高,会得癌吗?还真说不准! 澎湃新闻

来源:原老师历史小沙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