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特会”要来了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04:14 1

摘要:“如果美国放弃对我们无核化的荒谬执念,接受现实,并希望实现真正的和平共存,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与美国坐下来谈判。就我个人而言,仍然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怀有美好的回忆。”

2025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即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州举行,特朗普确定出席。

在8月底李在明访美期间,曾与特朗普商量借APEC峰会再搞一次“金特会”的想法,并得到美方积极响应。

对于这次被韩方寄予厚望的“破冰会晤”,朝鲜方面近日终于有了回应,金正恩称:

“如果美国放弃对我们无核化的荒谬执念,接受现实,并希望实现真正的和平共存,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与美国坐下来谈判。就我个人而言,仍然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怀有美好的回忆。”

这无疑是个积极信号,李在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若特朗普与金正恩达成协议,冻结朝鲜核武生产而非完全弃核,他将会同意

李在明称,朝鲜每年新增约15至20枚核武,冻结生产作为“一项临时紧急措施”,是目前无核化“可行且现实的替代方案”。

伊索寓言里有个“北风与太阳”的故事,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北风与太阳争论谁的力量更强,它们约定谁能使行人脱下外套谁就更强大。北风先上阵,它越是用力吹,行人就越把自己包紧。过一会儿太阳出来了,温暖地照耀着大地,行人因感到热自己把外套脱了下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试图控制对方很容易遭到抵抗,与其采用强势手段,不如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使对方心悦诚服。

1998年2月,韩国新任总统金大中在就职演说中详细阐释了他的对朝政策,并采用“北风与太阳”的故事寓意,将其命名为“阳光政策”。

韩国总统金大中飞往平壤,2000年6月。

韩国政治生态中,代表保守和进步的两大势力往往交替执政——金大中(1998~2003)、卢武铉(2003~2008)二人属于进步派总统,对朝鲜态度较温和;李明博(2008~2013)、朴槿惠(2013~2017)则是保守派,对朝态度强硬。

那些年的“阳光政策”下,韩国向朝鲜做出诸多让利,可让利一番发现效果并不明显,韩国政客和民众渐渐失去了耐心。

待到李明博和朴槿惠时期,半岛南北剑拔弩张,天安舰事件、延坪岛炮击等冲突频频爆发,平壤的铿锵女主播一口一个“万古逆贼”。

胆战心惊间折腾了七八年,韩国人发现,实在是得不偿失。

想来想去,民心还是渴望和平,于是在2017年,新上台的文在寅政府重拾“阳光政策”,南北两家恢复了其乐融融的画面。

青年文在寅。文在寅是卢武铉担任总统时期的秘书长,曾亲自组织安排南北峰会。

朝韩高层聚餐,场面十分和谐。

根据之前的规律,韩国民心的转向大致是十年一轮回,2022年“强硬派”尹锡悦的险胜其实伴随着俄乌战争等外部影响,当时他只赢了“温和派”李在明0.73%的票,差距微乎其微。

随着尹锡悦赢得大选,文在寅时期的“阳光政策”宣告落幕,试射导弹、垃圾气球等重新成为韩国人不得不面对的日常。

终于折腾到戒严事件爆发,才告一段落。

2025年6月初,李在明发表就职演说时,里面有这样一段备受关注的表态:“安全与和平是国民幸福的大前提。安全就是生计,和平就是经济。我们将治愈分离与战争的伤痛,规划和平繁荣的未来。再昂贵的和平也胜过战争,比起战胜敌人,不战而胜才是上策,最可靠的安保是不需要战争。”

这样的表态也昭示着对朝“阳光政策”再度回归。

时间拉回到2019年2月28日,这一天,全球瞩目的“金特二会”在越南首都河内意外谈崩。

话说前一天晚上,特朗普和金正恩还在河内大都市索菲特传奇酒店首次举行私人晚宴,气氛融洽,双方互戴高帽。

第二天上午会谈开始前,金特二人的表情也十分轻松,金正恩更是首度回答外国记者提问——当时有记者问金正恩是否准备好无核化,金表示“如果我不愿意这样做,我就不会在这里”。

可到了原定12点开始的工作午餐时间,双方代表团迟迟未现身,气氛开始变得紧张起来,记者们表情凝重。

直到下午1点半左右,美国和朝鲜代表团分别离开会场,白宫宣布会谈结束。

特朗普于下午2时15分返回下榻酒店,与国务卿蓬佩奥一起举行记者会,期间他表示平壤要求华盛顿取消全部制裁,而美方认为“时机未到”——这一解释迅速被各大媒体采纳。

然而事情的吊诡之处在于,如果一开始美朝双方的“大条件”就没谈妥,那这场会谈根本举办不起来。

国际外交中,一般是技术官员把协议谈得差不多后,高级官员再介入确认,最终交由元首做见证,享受聚光灯的荣耀。

元首会面谈崩的情况非常罕见,除非其中一方是特朗普。

果然,事后有媒体披露了会谈破裂的真相,原来是特朗普临时起意,突然提出美方情报机构掌握的另一处核设施(先前谈判均围绕宁边核设施展开),想在会谈中加入新要求。

而朝方对此没有心理准备,只能采取保守态度,对美方节外生枝绝不接招。

至于特朗普把会谈破裂的锅甩给朝鲜,称其想一次性解除所有制裁,这也不是事实,朝方的条件为“拆除宁边核设施、停止生产新的核武器,以换取解除五项非军事制裁”

在2018年签署的《美朝新加坡联合声明》中,虽然朝方“承诺努力实现朝鲜半岛的完全无核化”,但这更多是一个“过程”、一个“框架”,需要一步步实现,对应美方逐渐解除制裁。

性格急躁的特朗普却总是想极限施压,一步到位,一下子搞出惊天大新闻,于是阴差阳错之中谈判最终破局。

河内街头张贴的画报,当时舆论氛围已经为“河内宣言”的签署做足了准备,韩国对河内会谈失败尤其感到震惊。

自2019年美朝谈判破裂以来,朝鲜的军事能力不断增强,而且还跟俄罗斯结成军事同盟。

拜登政府和尹锡悦政府事实上承认了朝鲜的核国家地位,不再追求长期以来的“半岛无核化”目标,改为“核对峙+核威慑”

民主党政府从根本上否定了特朗普对朝路线,认为那是一种政治幼稚病,朝鲜根本就不可能弃核,也没必要搞什么控核,不如干脆来硬的,以此为契机彻底整合美日韩军事同盟。

正当大家认为半岛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引爆点,尹锡悦想做第二个泽连斯基时,民主党大选落败,特朗普二入白宫。

当选后不久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朝鲜是一个核大国,他(金正恩)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我和金正恩关系很好——你们最讨厌我这么说,但这是非常重要的,双方有沟通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特朗普非常不喜欢拜登时期的那批盟国领导人,包括尹锡悦,特朗普希望与朝鲜达成某种缓和,进而减少在韩国的资源投入,这需要态度温和的李在明来配合他完成。

目前的各种迹象都表明,美国和韩国将再次寻求与朝鲜进行对话。

上次美朝谈判期间,态度强硬的幕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特朗普决策,这次华盛顿上上下下全都顺着总统来,传统阻力大大减小。

如果特朗普能从上次美朝谈判失败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寻求一个“阶段性成果”,那么华盛顿将有机会与平壤达成历史性的核协议。

简单来说,在朝鲜核能力与导弹能力已大幅提升的当下,美朝再次谈判的核心目标不再是“弃核”,而是“控核”。

正如李在明在采访中所说:“只要我们不放弃无核化的长期目标,我认为让朝鲜停止核武器和导弹开发具有明确的益处。问题在于,我们究竟要坚持朝着最终目标(无核化)进行徒劳的尝试,还是设定更现实的目标并实现其中部分目标”。

李在明在采访中还谈到,“世界正分裂为两大阵营,而韩国恰处于分界线上,这种局面正变得日益艰难。但两大阵营无法完全关闭大门,因此我们仍能在中间地带找到立足点”。

上任不久的6月13日,在京畿道涟川郡的陆军第25师飞龙瞭望台,韩国总统李在明用望远镜观察朝鲜地区。

知名智库昆西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评论道:美国的外交实践能力在过去二十年里严重萎缩,僵化到几乎什么协议都谈不成。

假如特朗普能在朝鲜问题上有所突破,倒是很让人期待。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