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葛夕体重掉十公斤那天,她站在镜子前拍了一张自拍,肋骨轮廓比锁骨还显眼,照片没修,直接发在账号上,配文只有一句:菌没了,人还在喘。
葛夕体重掉十公斤那天,她站在镜子前拍了一张自拍,肋骨轮廓比锁骨还显眼,照片没修,直接发在账号上,配文只有一句:菌没了,人还在喘。
这条动态一小时冲上热搜,网友全在问:幽门螺旋杆菌真能把人吃瘦?
她没回答,把评论区关了。
平台算法立刻把这条内容推给减肥博主,带货链接挂上“同款抗幽茶”,销量瞬间破万。
医学账号连夜发科普:那菌伤胃,不减肥,胃癌风险翻六倍。
没人听,大家只想知道怎么在一个月内掉十公斤。
她其实早就查过药敏报告,阿莫西林加克拉霉素吃满十四天,一天四顿,饭后半小时,闹钟响就吞。
药吃完复查,吹气值从十六降到零,医生在病历写“根除成功”。
她以为结束,结果胃像忘了怎么工作,吃两口就胀,气从喉咙自己跑出来,一天打上百个嗝,夜里躺不平,半坐着睡。
体重秤数字继续往下跳,从一百一十掉到九十九,牛仔裤小码都挂不住。
她回做胃镜,黏膜大片充血,活检提示“中度活动性炎症”,医生改处方,加上抗抑郁药,说焦虑会让胃更慢。
她这才想起四月那条被删掉的动态:抑郁复发,药量加倍,工作全停。
明星生病和普通人不一样,病历就是流量。
她把检查单拍成视频,剪成十五秒,配悲伤音乐,播放量破亿。
广告商排队打电话,保健品、代餐、益生菌,报价一个比一个高。
她挑了益生菌,直播当晚卖出三百万。
厂家给她二十个点,她把钱捐给消化病基金,发票晒出来,热搜再爆一次。
有人骂她卖惨带货,她不回,只把捐款截图置顶。
骂声更大,流量更稳,平台算法爱死这种来回拉扯。
回头看,她其实没选择。
三十八岁,女艺人,上一部戏是两年前的配角,综艺镜头剪得只剩背影。
公司合约还有三年,违约金八位数,不直播就得赔。
身体信号来得及时,体重往下掉,热度往上走,她干脆把病床变成布景,每天记录打嗝次数、体重变化、服药时间,数据越详细,观众越信。
网友把她当成减肥教材,没人记得她说过抑郁复发,只记得“瘦十公斤”四个字。
她团队把关键词优化到极致,搜索“葛夕”自动联想“瘦身”,比任何通稿都管用。
数据不会说谎。
她账号粉丝从一百二十万涨到三百七十万,广告报价翻三倍,一条六十秒视频抵得过她过去半年片酬。
品牌方要的就是这种“真实痛感”,观众看她打嗝,就像看自己,代入感拉满。
医学账号再怎么科普“幽门螺杆菌不减肥”,也打不过她一张素颜自拍。
算法只认互动,不认对错。
她下一步会怎么走,病历还有几张没晒,胃镜检查视频剪到一半,医生提醒“再瘦就贫血”,她点头,转头问摄影师:灯光要不要再加一盏?
观众等着看数字跌到九十五,广告商等着下一波爆款,平台等着冲突升级。
她得继续瘦,或者假装瘦,直到流量找到新靶子。
真到那天,她或许才能安心吃一碗热粥,不打嗝,不称重,不拍照。
现在还不行,热度刚起,停更一天,粉丝就掉三万,公司电话立刻打来:姐,今天数据怎么样?
她把手机调成静音,喝一口温水,胃里又涌上一股气,镜头红灯亮着,她对着屏幕露出标准笑容:今天瘦了零点三。
弹幕飞过一片“姐姐加油”。
谁还记得她最初只是想治个胃?
病好了,人还得靠病吃饭,这算痊愈吗?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