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上午的庭审现场,崔丽丽穿着一件特殊的衣服出现。这件衣服,是两年前她被王豪欺负时所穿,曾被她称作“血衣”,承载着不愿触碰的伤痛,如今却成了她的“战袍”——每次赢得关键胜利,她都会穿上它。
9月23日上午的庭审现场,崔丽丽穿着一件特殊的衣服出现。这件衣服,是两年前她被王豪欺负时所穿,曾被她称作“血衣”,承载着不愿触碰的伤痛,如今却成了她的“战袍”——每次赢得关键胜利,她都会穿上它。
衣服款式中规中矩,没有丝毫暴露。崔丽丽选择它,不只是为自己打气,更是想传递一个态度:该感到羞耻的从不是受害者,而是施暴者。从最初不敢面对伤害,到如今敢站在法庭上直面过去,这份勇气背后,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挣扎。
最让崔丽丽无法忍受的,不是网络上“喝酒不自重”的恶意揣测,而是有人将矛头指向丈夫吴东,用难听的话攻击他。在崔丽丽最黑暗的那段日子,是吴东始终紧紧攥着她的手,做她最坚实的后盾。
当时崔丽丽因出差被灌醉侵犯,本以为公司会为她主持公道,没想到不仅没得到保护,反而被辞退。是吴东第一时间帮她拨打110,陪着她整理证据,甚至在对方提出200万私了时,毫不犹豫拒绝。
有人说他们“不知足”,可这些人不知道,崔丽丽作为销售总监,年薪早已过百万。对方提出的200万中,还包含着公司拖欠她的工资,并非纯粹的赔偿。她要的从不是钱,而是被践踏的尊严,是一个公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场官司最终胜诉,更成为全国第一例“职场性侵算工伤”的案件。这个“首例”的含金量,只有经历过类似困境的女性才懂——它为后来者点亮了希望,让遭遇职场性侵的女性知道,自己不再是孤立无援的。
可胜诉的消息传开后,网络上的恶意却没停止。有网友揣测“赔偿到账就离婚”,甚至说“但凡有点脸皮,就不会反复出现在镜头前”,更有人断言“没有哪个男人能接受老婆被强奸,早晚要离”。
面对这些声音,吴东直接回应:“我为嘛要离婚?我不想让她一个人承担,有什么冲我来。”这番话掷地有声,却仍没堵住质疑的嘴。有人说这不是光彩事,有人猜他们接下来要直播带货,把一场维权官司扭曲成“博眼球的戏码”。
更离谱的揣测还在后面。有人说崔丽丽工作十年“游走在规则边缘”,“不想醉就不会醉”;有人说这是“仙人跳”,目的就是为了钱;还有人把案件和“女权”强行挂钩,用恶意曲解抹黑她的维权行为。
这些说法,暴露的是揣测者自身的灰暗。崔丽丽之所以放松警惕,正因为她和上司相识多年,印象里对方是老实人,从没想过会遭遇伤害。至于“为了钱”,她年薪120万,胜诉后只拿到110万工伤补偿,还丢了工作,到底是赚是赔,明眼人都清楚。
这场官司,本质上就是一起证据确凿的性侵案件,和“女权”没有任何关系。只要是违背妇女意愿的侵害行为,只要证据充分,就该依法制裁施暴者,这是最基本的法理,也是对受害者的保护。
那些无端揣测的人,不妨换位思考:如果你的姐妹、母亲遭遇这样的伤害,别人不仅不共情,反而用污言秽语抹黑她们,你会是什么感受?崔丽丽站出来维权,不只是为自己讨公道,更是为所有可能遭遇类似伤害的女性铺路,让她们未来能更有底气地保护自己。
可争议到现在仍没停止。有人觉得崔丽丽“不够像受害者”,觉得她不该“高高兴兴”地面对镜头;有人觉得吴东的“不离不弃”是装出来的,等着看他们“离婚”的戏码。明明是一起正义得到伸张的案件,却被各种恶意揣测包裹,这到底是受害者的悲哀,还是部分人的认知扭曲?
崔丽丽和吴东的选择,本应是维权路上的正能量——受害者勇敢站出来,亲人坚定支持,最终依靠法律讨回公道。可到了某些人嘴里,却成了“博眼球”“图利益”的谈资。你觉得,那些对受害者恶意揣测的人,到底是在质疑案件本身,还是在逃避“尊重女性”的基本底线?
来源:广西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