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设立,由德州市人民政府、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共建共管的事业单位。作为山东省政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战略部署,研究院自2022年6月在德州揭牌成立以来,紧紧围绕省政府赋予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
□刘传祥
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设立,由德州市人民政府、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共建共管的事业单位。作为山东省政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战略部署,研究院自2022年6月在德州揭牌成立以来,紧紧围绕省政府赋予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训、实践总结四大核心职能,聚焦“产学研”结合与服务基层实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德州乃至全省乡村振兴工作注入强劲动力,贡献了富有特色的“德州力量”。
深化理论支撑 支撑科学决策
研究院立足实践需求,首创“山东乡村振兴研究课题”机制。2023至2025年间,共立项课题95项,形成研究报告与决策建议120余篇,多项成果获新华社、《山东政法简报》《山东乡村振兴简报》等权威平台刊载。学术领域发表论文11篇,出版专著1部,并获得相关奖励2项。尤为突出的是,多项研究成果已成功转化为具体政策建议或进入实施阶段,部分成果更是获得国务院或省领导的批示,有效发挥了智库的决策支撑作用。
构建培养体系 人才赋能固本
围绕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研究院积极构建系统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组建了13支科技服务队,持续开展“德州市农业科技服务周”等活动。截至目前,累计提供技术服务和现场指导410余次,举办专题培训班超百场,开展田间课堂直播30余场,并对200余名农村管理骨干进行了专题培训,显著提升了基层人员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研究院正系统组织编写《乡村振兴理论研究成果汇编》《乡村振兴样板实践案例汇编》《农业生产实用技术手册》及《农业科技成果汇编》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教材,旨在为各类乡村振兴人才提供专业化、本土化的学习资源。
推动成果转化 创新驱动产业
研究院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成功承办了全国超吨粮耕作制度观摩交流会、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黄淮海区田间开放日、山东省作物学会年会、“吨半粮”高产创建与耕地保育高层论坛等多场国家级、省级行业盛会,吸引了全国19个省区的300余位专家齐聚德州,共商粮食高产路径与关键技术。在成果转化方面,已高效转化科技成果16项,包括新品种(系)12个、专利3项、省级主推技术1项。
总结实践路径 推广成熟模式
自2024年8月起,研究院率先在德州市全域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并于同年12月对11个县(市、区)自荐的样板进行了深入考察。通过系统总结,凝练出德州市乡村振兴样板建设的12种模式,梳理出33个典型案例,编撰形成《德州市乡村振兴样板建设调研报告》和《德州市乡村振兴样板案例汇编》。这一工作不仅系统总结了经验、查找了不足,也为人才培训遴选了教学基地,极大激发了全市推进乡村振兴的热情。
深化协同创新 服务高效发展
研究院积极拓展合作网络,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建立深度合作,推动科研项目落地德州市农科院,并助力多项团体标准发布实施、地方标准立项。同时,与多家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构建“高校+企业+基地”的产业融合体系。目前,已组建多个科企创新联合体,并挂牌齐河科技小院,建立葡萄产业、芽菜产业等方面的多个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有效集聚全国优势资源,切实提升了企业研发能力与区域产业竞争力。
研究院肩负着省政府赋予的重大使命,是我市抢占乡村振兴战略制高点、打造齐鲁样板“德州篇章”的关键抓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研究院聚焦主责主业,狠抓工作落实,聚力创新驱动,必将为我市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德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