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乱大火烧到菲总统府门前,马科斯险葬火海,与菲民众站上对立面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08:29 3

摘要:因为昨天在菲总统府门前的抗议活动,演变为了暴乱,其间这些抗议者不仅是在菲总统府门前的阿拉亚桥放火烧车、与警察发生冲突,甚至还传出计划放火烧了马拉卡南宫。

前言

暴乱的大火烧到菲总统府门前,马科斯险些“葬身”火海,他与菲民众之间彻底站上了对立面。

经过一整天的骚乱,22日当天,菲首都马尼拉的秩序逐渐恢复正常。

菲媒援引菲内政部部长琼维克·雷穆拉的话报道,菲总统马科斯昨天可谓是经历了“相当惊险的一天”。

因为昨天在菲总统府门前的抗议活动,演变为了暴乱,其间这些抗议者不仅是在菲总统府门前的阿拉亚桥放火烧车、与警察发生冲突,甚至还传出计划放火烧了马拉卡南宫。

这可是马科斯的老巢、菲总统官邸。

若是这些抗议者的计划成行,而马科斯又正好在总统官邸里,那他还真有可能“葬身”火海。

琼维克在提到这事时,露出了一副“想想都后怕”的神情。

根据菲媒的最新数据,在21日的骚乱中,共有244人因涉嫌参与暴力活动而被逮捕。令人意外的是其中大部分竟然都是未成年人,一共103名未成年人被捕,年纪最小的仅为12岁。

根据菲媒此前的报道,发起抗议活动的群体主要为青年学生,但没想到,这么多未成年人也参与其中。

总统府前的生死时速

9月21日上午,黎刹公园聚集了近5万名抗议者。他们举着“还我防洪钱”的标语,有人甚至带来空水桶,讽刺政府把纳税人的钱倒进了“防洪工程黑洞”。这一天本是纪念老马科斯1972年宣布戒严的日子,如今却成了民众清算小马科斯的审判日。

下午两点,抗议队伍向总统府方向移动。阿拉亚桥上,防暴警察组成人墙试图阻拦。人群中突然有人点燃轮胎,滚滚浓烟中,一辆集装箱货车被推下桥栏,熊熊烈火瞬间吞噬了桥面。抗议者们踩着燃烧的残骸冲锋,向警察投掷石块和燃烧瓶。现场目击者形容,“那场面像极了电影里的革命场景”。

冲突最激烈时,总统府新闻办公室副部长克莱尔·卡斯特罗紧急召开记者会,称冲击总统府的是“身份不明的暴徒”,试图将责任推给反对派。但社交媒体上,抗议者的直播画面不断刷屏:年轻学生举着手机记录暴行,退休教师挥舞着圣经呼吁正义,甚至有母亲带着孩子高喊“还我未来”。

更惊险的是,当天有消息传出,抗议者计划火烧马拉卡南宫。若马科斯当时在官邸,后果不堪设想。内政部长雷穆拉事后回忆时仍心有余悸:“那简直是菲律宾版的‘国会山骚乱’,只不过目标换成了总统府。”

马科斯的雷霆手段与民意反噬

骚乱发生后,马科斯的反应堪称教科书式的“危机公关”。他先是宣布启动“红色警戒”,全国军警进入最高战备状态。紧接着,他的表弟、众议院议长罗穆亚尔德斯宣布辞职,公共工程部长也引咎下台。表面上看,这是“挥泪斩马谡”的果断之举,但民众并不买账——新上任的众议院议长仍是马科斯的亲信,所谓“调查”不过是换汤不换药。

警方的逮捕行动更是引发轩然大波。截至22日,已有216人被拘留,其中89人是未成年人,最小的仅12岁。司法部长雷穆拉承诺“保障未成年人权利”,但家长们在警局外排了一整天队,只为见孩子一面。一名13岁男孩的母亲哭诉:“他只是跟着同学去看热闹,现在却要被当成罪犯。”

更讽刺的是,警方在逮捕行动中使用了“钓鱼执法”。有抗议者供述,他们被怂恿穿上黑色制服、蒙面行动,结果被当场抓获。这种“引蛇出洞”的策略,反而让民众更加愤怒:“政府连孩子都不放过,还有什么底线?”

万亿比索黑洞与家族政治的末日

这场骚乱的导火索,是菲律宾史上最大规模的防洪工程腐败案。根据审计报告,2023年以来,超过1185亿比索(约148亿人民币)的防洪资金被挪用,其中竟有近半数流向“幽灵工程”——这些项目根本不存在,却在政府账面上堂而皇之地列支。更离谱的是,建筑承包商迪斯卡亚夫妇公然炫耀用赃款购买的4200万比索豪车,声称“买车送雨伞”。

马科斯家族的影子在丑闻中若隐若现。众议院议长罗穆亚尔德斯作为马科斯的表弟,被曝收受项目总额25%的回扣。反对派议员德利马直言:“这不是个别腐败,而是整个家族在瓜分国家财富。”这种裙带关系让民众想起老马科斯时代的贪腐往事——当年老马科斯家族贪污的100亿美元,至今仍是菲律宾人心中的痛。

更致命的是,马科斯的支持率已跌破25%,而最大对手莎拉·杜特尔特的支持率高达59%。这位前总统之女在社交媒体上发声:“马科斯家族的统治该结束了。”与此同时,国际媒体也开始落井下石,《亚洲时报》评论称:“菲律宾正在重蹈尼泊尔覆辙,马科斯政权摇摇欲坠。”

风暴中的菲律宾何去何从

骚乱平息后的马尼拉街头,军警巡逻车来回穿梭,商店橱窗上贴着“暂停营业”的告示。但平静只是表象,社交媒体上,“#TrillionPesoMarch”的话题热度不减,抗议者开始策划下一轮行动。更糟糕的是,超强台风“南多”正逼近菲律宾北部,可能引发新一轮洪灾。民众愤怒地质问:“我们的防洪钱都去哪了?难道要再用生命为腐败买单?”

面对内忧外患,马科斯的选择不多。他可以继续镇压,但这只会让更多人站到对立面;他也可以妥协,真正彻查腐败,但这意味着要牺牲家族利益。无论哪种选择,都将改变菲律宾的政治格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86年,老马科斯在“人民力量革命”中仓皇逃亡;2025年,小马科斯站在同样的十字路口。不同的是,如今的社交媒体让民意传播更快,年轻一代不再容忍腐败。当马科斯在总统府内瑟瑟发抖时,他或许该想想父亲的教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菲律宾这艘船,正驶向未知的风暴。

来源:云鹤说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