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9日周末在郑州国际赛车场参加了比亚迪王朝网全民智驾体验营,这场沉浸式试驾彻底刷新了我对智能驾驶的认知。今年2月当 “有智驾才安全” 从一句口号如今变成亲身可感的体验,才明白比亚迪为何能在短短几年内让智驾成为全民标配。
4月19日周末在郑州国际赛车场参加了比亚迪王朝网全民智驾体验营,这场沉浸式试驾彻底刷新了我对智能驾驶的认知。今年2月当 “有智驾才安全” 从一句口号如今变成亲身可感的体验,才明白比亚迪为何能在短短几年内让智驾成为全民标配。
一、天神之眼全家族解析:从入门到高阶的技术普惠
比亚迪 2025 年推出的天神之眼智驾系统,以 “分层技术下放” 策略覆盖全价位市场。现场工程师用通俗语言解读了三个版本的差异:
天神之眼 C(DiPilot 100):标配 5R12V12U 传感器组合(5 颗毫米波雷达 + 12 颗摄像头 + 12 颗超声波雷达),主打高快领航与自动泊车。这套系统已搭载于秦 L DM-i 等主力车型,29 个传感器如同 “电子眼” 织就安全网,能精准识别高速匝道、限速标识等场景。
天神之眼 B(DiPilot 300):在 C 版基础上增加 1 颗激光雷达,升级城市领航功能。实测中它能识别无保护路口、环岛让行等复杂路况,官方称 “全国有路就能开”,尤其适合早晚高峰的拥堵路段。
天神之眼 A(DiPilot 600):配备 3 颗激光雷达,支持无图智驾技术。无需依赖高精地图,仅凭视觉算法就能完成车道级导航,堪称 “全地形智驾”,目前已在高端车型试水。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套 “金字塔” 式技术布局并非束之高阁 —— 最便宜的秦 PLUS 车型仅 7.98 万起就标配天神之眼 C,真正实现了 “智驾平权”。
二、秦 L DM-i 实测:高快领航的 “老司机” 附体
作为王朝网新爆款,秦 L DM-i 的智驾表现堪称 “降维打击”。在京港澳高速南三环到连霍高速段试驾,我重点体验了高快领航功能:
激活即省心:驶过高速收费站,车机主动提示 “可开启高快领航”,轻拨方向盘右侧拨片,仪表盘瞬间显示蓝色领航标识。整个过程比切换收音机还简单,完全没有传统智驾的复杂操作门槛。
严守交规的 “电子警察”:进入限速 40km/h 的匝道时,车辆自动将时速控制在 38-40km/h 区间,即便旁边车道有车辆以 60km/h 超车,车身始终保持稳定,没有出现新手常见的 “急刹点头”。它稳如老司机,气定神闲。”
智能变道的 “预判大师”:在限速 120km/h 的主路行驶时,系统实时监测前方车辆速度。遇到慢车时,转向灯自动闪烁 3 次后平稳变道,整个过程流畅得像经验丰富的出租车司机。实测变道完成后,与后车距离保持在 50 米以上,安全冗余令人安心。
三、智驾为何是 “保命刚需”?用数据说话
活动现场的一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中国每年高速事故中,因驾驶员疲劳或注意力分散导致的占比超 60%。而比亚迪高快领航系统的核心价值,就在于用技术弥补人类生理极限:
24 小时在线的 “副驾”:系统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测驾驶员状态,当检测到视线偏离路面超 2 秒时,方向盘会自动震动提醒;若持续疲劳,将逐步降低车速并开启双闪,最终停靠应急车道。
毫秒级的反应优势:实测中,系统对突发障碍物的制动距离比人类司机短 1.2 米(时速 100km/h 时),这相当于在高速上多出一个车身的安全距离。尤其在夜间,激光雷达的穿透性让障碍物识别距离提升至 200 米以上。
场景化的安全接管:针对河南常见的暴雨天气,系统会自动开启 “雨天模式”,增大跟车距离、降低变道频率;遇到团雾时,主动触发近光灯 + 双闪,并通过车机语音提醒驾驶员 “前方能见度低,建议接管”。
四、从 “尝鲜” 到 “刚需”:智驾平权的比亚迪逻辑
试驾结束后,我特意对比了同价位竞品 —— 某合资品牌 15 万级车型仍在使用定速巡航,而比亚迪 7.98 万的车型已能实现高快领航、自动泊车。这种 “技术下放” 背后是比亚迪的底层逻辑:
自研芯片的成本控制:从毫米波雷达芯片到激光雷达发射器,90% 以上核心部件自研,使智驾系统成本降低 60% 以上。
规模化的边际效应:到目前为止比亚迪智驾车型销量超 400 万台,规模效应摊薄研发成本,实现 “高端技术、大众价格”。
用户思维的场景适配:针对中国复杂路况优化算法,比如加入 “加塞预判模型”“电动车穿行预警” 等功能,更懂中国司机的驾驶痛点。
站在郑州赛车场远眺,比亚迪的试驾车辆正在做着各种泊车和智驾的试驾。或许不久的将来,智能驾驶会像 ABS、安全气囊一样,成为所有汽车的标配。而这场在郑州开启的 “智驾平权” 革命,正在重新定义中国家庭的出行安全标准 —— 不是奢侈品,而是每辆车都该有的 “安全刚需”。
(本文作者系资深汽车媒体人,试驾体验基于郑州地区路况,具体功能以官方说明为准。)
来源:商都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