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费小喇叭”映射管理矛盾破解物业收费难题需多方发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4 08:00 1

摘要:近日,某地一小区在门禁处循环播报欠费业主信息的做法,引发部分业主对自身权益的担忧。这种“催费小喇叭”现象既提醒物业公司需在催费方式与服务质量上守住边界,也提示业主们应当依法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维护权益,共同化解管理矛盾。

李渊

近日,某地一小区在门禁处循环播报欠费业主信息的做法,引发部分业主对自身权益的担忧。这种“催费小喇叭”现象既提醒物业公司需在催费方式与服务质量上守住边界,也提示业主们应当依法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维护权益,共同化解管理矛盾。

从法律关系来看,物业服务合同是双方权利义务的核心依据——物业公司需按约定提供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安全保障等服务,业主则需按时足额缴纳物业费,这一权利义务关系具有对等性。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业主的姓名、房号等信息属于受保护的个人信息,处理需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在小区公共空间循环播报欠费业主信息,若未经业主明确同意,既缺乏直接法律授权,也超出了日常催费的必要范围,可能构成对个人信息处理不当的后果。同时,公共场合的反复播报易引发邻里关注,还可能侵犯涉事业主的名誉权。

从合同履约角度来看,民法典第九百四十四条禁止物业以断水电等不合理方式催费,实践中“公开播报欠费信息”常被认为与“断水电”类似,同属可能干扰业主生活的催费方式。若物业未达合同标准(如部分业主提及的消防维护不到位、费用明细不透明等),根据“先履行抗辩权”原则,业主提出缴费异议具备合理性,此时物业应优先解决服务争议,而非靠强化催费推进收费。此外,《物业管理条例》明确催费路径为“业主委员会督促+法院诉讼”,而“催费小喇叭”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偏离法定轨道,业主可以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

“催费小喇叭”事件是物业管理矛盾的缩影,根源在于两点失衡:一是服务与收费失衡,部分物业公司将“收费”视为核心目标,却忽视服务本质;二是沟通与对抗失衡,物业与业主本是平等合同关系,因物业缺乏主动沟通渠道、业主遇不满未合理表达诉求,导致小分歧升级为大矛盾,双方沟通的“桥梁”逐渐断裂。

破解物业收费难题,需物业、监管、业主三方发力,从对抗转向共管:对物业公司而言,要回归服务本位。一方面需先履行合同义务,维护好消防、电梯等安全设施,定期公开物业费收支明细,让服务看得见;另一方面要遵循法定催费流程,通过“一对一催告—业委会协助—法院诉讼”维权,杜绝违规手段。对监管部门而言,要压实协同责任。相关部门需建立协同处理机制,避免多头管、无人管;对违规催费的物业公司,要依法追责,提高违法成本。对业主而言,要理性维权履约。维权与履约并不矛盾,即使服务存在瑕疵,也应通过合法渠道协商解决,而非直接拒绝缴费,否则可能导致小区服务因资金不足进一步缩水,陷入恶性循环,最终损害的仍是业主自身利益。不满服务时,业主可收集证据向监管部门投诉,或通过诉讼要求物业承担违约责任,共同维护社区秩序。

物业与业主是利益共同体。物业的服务质量决定了业主的居住体验,业主的履约配合则为优质服务提供保障。“催费小喇叭”的争议,既是对物业公司的警示,也应让业主意识到依法履行合同义务,以理性方式沟通维权,与物业共同搭建“服务有回应、缴费有共识”的良性关系,才能让社区真正成为温暖家园。(作者单位: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检察院)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