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由特直白:提交的诉状又长又不合规,说实话,咱看美国政坛这些事儿,特朗普跟媒体掐架不算新鲜,但这次驳回的理由,还真有点耐人寻味。
当地时间9月19日,美国联邦法院出了个结果,特朗普起诉《纽约时报》等方的诽谤案,被法官直接驳回了。
理由特直白:提交的诉状又长又不合规,说实话,咱看美国政坛这些事儿,特朗普跟媒体掐架不算新鲜,但这次驳回的理由,还真有点耐人寻味。
审理这案子的是佛罗里达州法官史蒂文·梅里戴,他在裁决里明说,特朗普团队递的85页诉状,没符合联邦民事诉讼规则。
规则要求法律文书得“简短、明确、直接”,可这份诉状倒好,核心的两项诽谤指控,一个藏在第80页,一个压在第83页。
本来想觉得“篇幅长或许内容细”,但后来发现前面全是没用的,一会儿说特朗普“以历史性方式取得胜利”,一会儿列他家有多少财富、上了多少次媒体,全是法官说的“花哨又冗余的细节”。
法官还补了句狠的:“诉状不是骂人的地方,也不是搞公关、开政治演讲的台儿。”面对这结果,两边反应完全不一样。
特朗普团队说要重新提交诉状,非得追究《纽约时报》责任;《纽约时报》发言人倒挺敞亮,直接称“这裁决证明诉状是政治文件,不是正经法律文书”,老实讲,从美国法律逻辑看,特朗普想赢诽谤案本就难。
1964年最高法院定了“实际恶意”原则,公众人物要告媒体,得证明媒体明知内容假还发,或者根本不管真假,就拿这次说,特朗普2024都选上总统了,再说法官不信他“声誉受了实际损害”,也很正常。
那特朗普为啥非要费这劲起诉?这得从去年9月说起,当时《纽约时报》俩记者写了本书,叫《幸运的失败者:唐纳德·特朗普如何挥霍父亲的财富并创造成功的假象》,出版商是企鹅兰登书屋。
书里说特朗普继承遗产时搞了巨额税务欺诈,还靠骗术做业务逃税,除此之外,《纽约时报》还发过三篇相关文章,其中一篇是2024大选前的社论,直接称“特朗普不适合当总统”。
特朗普觉得这些内容是“诽谤”,既毁了他“商业成功”的名声,又影响他竞选,所以一开口就索赔150亿美元。
但媒体方根本不认,《纽约时报》称这诉请“没根据”,就是想拦着记者正常报道;企鹅兰登书屋也挺硬气,说会支持作者,还强调“独立报道不能被吓住”。
搞不清特朗普团队咋想的,毕竟美国公众人物告媒体胜诉的例子少得可怜。
更何况,他要证明《纽约时报》“有实际恶意”,得拿出实打实的证据,比如记者明知书里内容假还写,可目前看,他这边连像样的证据都没摆出来。
如此看来,这150亿索赔更像个“姿态”,而非真能拿到手的赔偿。
其实美国历史上,总统告媒体的事儿特别少,之前有过一次,是罗斯福当总统的时候。
当时密歇根州一家小周报说他竞选第三任期失败时老喝酒,罗斯福气不过就告了,最后还赢了,但特朗普不一样,他跟媒体打法律仗的经验可太多了。
第一任期的时候,他起诉过《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还有CNN,结果这些诉请全被法院驳回了,理由基本都是“那些文章是受保护的意见表达,不算诽谤”。
2024大选前,他还告过CBS的母公司派拉蒙,说《60分钟》节目恶意剪辑哈里斯的采访,想“干涉选举”;又起诉了ABC新闻和主持人乔治·斯蒂芬诺普洛斯,因为对方称他“因强奸被定罪”。
这两起案子最后都和解了,CBS和ABC还掏了超千万和解费,一部分给了特朗普团队当律师费,另一部分捐给了他的总统图书馆。
今年7月,他又把《华尔街日报》给告了,索赔100亿,因为那报说他2003年给已故富商爱泼斯坦发过生日祝福信,信里有性暗示图案。
特朗普说这是假的,还称报纸登的签名信是伪造的,现在这案子还在审,不少法律人士都批评他,说他老提这种诉请,对媒体影响不好。
毕竟应诉又费时间又费钱,而且媒体还怕他用行政权力报复,慢慢可能就不敢报道他的负面了,这种“寒蝉效应”,对新闻自由可不是啥好事。
说实话,回头看这85页诉状被驳回的事儿,特朗普输就输在没搞懂“法律文书不是政治工具”。
他想靠诉状骂媒体、刷政治存在感,可法官不吃这一套,直接从程序上把他拦了下来。
而且从美国诽谤法的规则看,他想赢媒体太难了,“实际恶意”的门槛在那儿摆着,他又拿不出有力证据,再加上2024大选赢了的事实,“声誉受损”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如此看来,特朗普跟媒体的这些法律战,与其说是“维权”,不如说是“舆论战”。
可这么打下去,不仅难赢,还可能让媒体对他更警惕,甚至引发公众对“总统打压媒体”的质疑。
他要是还想接着告,怕是得先搞懂“法律的边界”在哪儿,不然只能是“屡战屡败”。
来源:青溪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