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辽西大地铺开了丰收的画卷。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锦州市政府主办的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辽宁城乡群众庆祝丰收联欢暨义县花生交易中心启动开幕式在义县隆重举行,农民的笑声、歌声与花生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图景。这场以“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辽宁城乡群众庆祝丰收联欢暨义县花生交易中心启动开幕式在义县隆重举行。义县委宣传部供图
农民对交易中心的启动充满期待。
金秋九月,辽西大地铺开了丰收的画卷。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锦州市政府主办的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辽宁城乡群众庆祝丰收联欢暨义县花生交易中心启动开幕式在义县隆重举行,农民的笑声、歌声与花生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图景。这场以“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盛会,不仅是对辛勤耕耘的礼赞,更是乡村振兴路上一簇跃动的火焰。
丰收节启幕: 一场联结城乡的欢庆盛宴
9月22日上午,义县花生产业交易中心广场上人头攒动,鼓乐喧天。主开幕式以“锦绣乡村庆丰收,乐享生活促振兴”为主题,将丰收节开幕与交易中心启动结合,通过“暖场预热—核心仪式—颁奖致敬一签约助农”四大环节,联动农民代表、政企嘉宾,展现锦州农业新起点与丰收喜悦,7个主题板块和N个特色活动多层次地展示了丰收盛景和农村新貌,是以“丰收”为纽带,联结农民、产业、文化、城乡的综合盛会。省、市领导,农业企业代表,金融机构负责人与千余名农民齐聚一堂,共庆丰收、共话未来。
开幕式在歌伴舞《花开中国》的旋律中推向高潮,欢庆的氛围从舞台蔓延开来。多项特色活动联动展开,土特产品展、农机展、文旅成果展现场火热,特色城乡美食宜州宴香气飘飘,从村歌大赛的嘹亮歌声,到农民趣味运动会的欢声笑语,再到网红直播助农的“云端”热卖——丰收,不再只是田间地头的喜悦,更成为城乡共享的文化盛宴。
2025年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的关键之年,农民丰收节更具有特殊意义。以节为媒,让农业更有奔头、农民更受尊敬、农村更加美丽。
好花生在义县:一粒花生的品质密码
“咱们义县的花生,能有今天的名气,首先得感谢这片好山好水好土地。”农民代表刘忠禹在开幕式上动情地说。义县花生的“出圈”,离不开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基因。今年丰收节与花生交易中心启动联袂共舞,让人们深深体会到“好花生在义县”这六个字的含金量。
义县地处北纬41°黄金产业带,是典型的“六山一水三分田”地貌,土壤以通透性好的砂壤土为主,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非常适宜花生生长。这里产出的花生属疏枝型小花生,荚果茧型偏长,籽仁桃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淡黄色,果仁生食口感脆,回味甘甜,有浓郁香味,无虫蛀、无霉变味及其他异味,被誉为“花生中的精品”。
好品质需要好产业来支撑。近年来,义县县委、县政府将花生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先后成功注册“官厰沟”公用商标,2020年至2024年连续五年举办了花生节,成功申报“义县花生”地理标志产品,并承接全国花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县项目。从种植到品牌,从生产到推广,义县花生一步步走出了一条“小作物、大产业”的发展路径。
小花生,大市场:交易中心开启产业新篇章
如果说品质是花生的“内在美”,那么,市场就是其“出圈”的舞台。在本届丰收节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义县花生产业交易中心的正式启动。这个总投资6.5亿元、占地515亩的现代化平台,被誉为“东北花生第一市”,标志着义县花生产业迈入全链条发展的新阶段。
交易中心采用“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模式,集交易、物流、加工、研发于一体,将彻底改变过去交易分散、信息不对称的传统流通格局。据交易中心总经理李泰霖介绍,一期工程已建成多个加工车间、恒温冷库,未来将实现“百万吨交易、百亿元产值”的“双百目标”。将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花生交易中心,将极大提升义县在东北花生产业格局中的枢纽地位,促进区域花生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形成更加协同高效的产业生态。
“以前卖花生要靠中间商,价格不透明。现在有了交易中心,我们直接对接大市场,价格更公道,销路也更广。”农民对交易中心的启动充满期待。交易中心不仅提升了义县花生在东北地区的价格话语权,更通过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带动包装、物流、电商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建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综合效应。
义县委副书记、县长郑毅表示,义县花生产业交易中心的定位是打造东北最大的花生交易中心和现代化农业产业服务平台,它的落成是义县农业产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致富能手话丰收: 农民的笑脸是最好的答案
丰收节的本质是农民的节日。在强村富民致富能手颁奖仪式上,20位农民接受表彰,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们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锦州乡土专家”义县稍户营子镇王景屯村的景玺、“果树生产能人”义县张家堡镇一家峪村商士民、专注高辣朝天椒的凌海市新庄子镇北马村侯婷婷、“全国优秀科技小院”凌海市海参养殖户李英美。
刘忠禹作为农民代表发言时说:“这几年,新品种引进了,新技术推广了,合作社办起来了,加工厂建起来了,电商直播也搞起来了。我们的路子越走越宽,口袋越来越鼓,腰杆也越来越硬。”他的话朴实却有力,折射出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面貌。
义县张家堡镇石佛堡村村支部书记李立峰从花生种植入手,使村里的花生种植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带动30户社员和近百户村民致富。
丰收,是终点更是起点
丰收,不仅是物质的积累,更是信心的凝聚。在金融助农签约仪式上,多家银行与农户代表签署设施农担贷协议,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义县人民政府也与京东集团、华大基因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推动花生从种植到加工、检测、交易的全链条升级。正如一位乡镇干部所说:“农民有信心,产业有希望,乡村振兴才有底气。”
丰收节缓缓落幕,但农业致富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一页。
目前,锦州有2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包括锦州苹果、北镇葡萄、义县干豆腐、义县鸽子、义县花生、义县鹅、义县白羽鸡、义县小米、义县蜂蜜、凌海西瓜、凌海香瓜、凌海大米、凌海海参、凌海稻田蟹、凌海花生、凌海鸡蛋、凌海葡萄、凌海红薯、黑山西红柿、黑山花生、黑山地瓜。
这些从辽西走向全国的名特优新农产品也需要像义县花生交易中心这样的大平台来支持,从田间地头到交易中心,从传统种植、养殖到全产业链完美衔接,连接土地与市场、传统与未来、农民与国家的金色纽带,让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农民腰包鼓鼓的。
农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一颗颗丰收的果实,这片土地上的丰收故事,必将越写越精彩。
来源:辽沈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