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站位之名,向使命致敬——聆听军事文化学院参加联合军乐团演奏人员心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18:42 1

摘要:每一个精准的音符,都在诉说着对历史的敬畏;每一次挺拔的站立,都在表达着对和平的守护。联合军乐团作为“胜利日”阅兵式上最早到场、最晚离场的受阅部队,以精湛的演奏,全程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用军乐向世界传递大国威严与和平理想。在这支光荣的队伍中,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

每一个精准的音符,都在诉说着对历史的敬畏;每一次挺拔的站立,都在表达着对和平的守护。联合军乐团作为“胜利日”阅兵式上最早到场、最晚离场的受阅部队,以精湛的演奏,全程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用军乐向世界传递大国威严与和平理想。在这支光荣的队伍中,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40多名军乐骨干,以不同的声部、相同的信念,共同融入这恢弘的强军乐章。

↑原创歌曲《和平号角》

歌曲《和平号角》是该院学员黄幸为纪念本次阅兵活动而创作。她从自身训练体会为切入,比如歌词中“晒伤的皮肤是我们的勋章”“鲜红的战旗染红了我的眼睛”都是十分具象的受阅训练场景。同时和平号角也是高举和平旗帜,以“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为主旨,激励革命军人牢记使命、捍卫和平。

“精准”

↑节拍器操作员 庄严(左)、罗平晏琪(右)

节拍器操作员是联合军乐团的“节奏核心”。来自该院的罗平晏琪、庄严两名学员被选拔出来,是荣耀更是责任,她们以最挺拔的姿态立于天安门城楼正前方,配合总指挥精准调控29首阅兵曲目的速度,确保了全团演奏整齐划一、分秒不差。精准的态度、昂扬的姿态、顽强的作风赢得了团领导的赞誉:“今年挑你们两个是最对的选择。”这番话让她们倍感自豪。

“突破”

↑80分之一的女礼号手:高晶晶(右一)

本次联合军乐团前排编队80名礼号手,寓意抗战胜利80周年。该院学员高晶晶被选拔进入该排面,成为80分之一的女礼号手,面对重达3斤7两、长近1米,且需长时间端平吹奏的礼号,这对于大多数男队员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她却迎难而上,不断加练,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极限,最终圆满完成礼号演奏任务。

高晶晶说:“作为一名文化战士,我要把‘号角文化’内涵体现出来,用庄严的号角声传递中国军人的力量和对世界和平的呼吁!”

“协作”

↑女子军鼓队里的“靓丽排面”

在这场盛大的阅兵活动中,有一只队伍以独特的风采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这就是继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后,再次亮相的女子军鼓队,而在这支由20名女队员组成的军鼓队中,就有9名来自国防大学。一百个日夜的艰苦磨炼,她们以尺规校准动作,以节拍器统一节奏,坚持高强度训练,在这支充满竞争与高光的鼓队里,9个姑娘是彼此的支撑,他们用默契的呼吸、极致的标准诠释了团结协作的力量,用集体的奔赴锻造了光荣的“靓丽排面”。

军鼓队员王莹说:“因为自身节奏感不稳,每次考核我都在替补位的边缘徘徊,身体和心里的压力像快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里。是队长和战友们看到我的沮丧和不甘,拉着我每晚集体陪我加练,我们围坐一圈,互相纠正动作、同步鼓点,直到所有人丝毫无差。正是这种集体的执着和毫无保留的互助,硬是把我从边缘“拽”了回来。”

军鼓队员高海琳说:“阅兵当天,当阳光照在我们的鼓面上,反射出的光都是一条直线。那一刻我突然懂了:队长反复对我们强调的——在这里没有‘我’,只有‘我们’。”

“担当”

↑长号声部“优秀演奏员” 张少龙

长号声部是军乐团低声部的重要支撑,该院学员张少龙在训练期间每日每天加练基本功,反复琢磨音准和节奏,即使嘴唇磨起泡也从未松懈。在任务期间得知姥姥去世的消息,他紧握着“未交出的请假条”,强忍着泪水与思念,将悲痛化作力量。后来以出色表现荣获“优秀演奏员”称号。

张少龙的日记中写到:军人自有军人的担当,我相信姥姥会理解我的选择,也会为我骄傲。

“奉献”

↑光荣的备份队员 李响

在光彩照人的阅兵背后,还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备份队员,他们同样是阅兵方阵里最重要的部分。每一次替补待命、每一次岗哨坚守、每一瓶及时递上的解暑药水,都汇聚成温暖而坚定的力量,融进这支队伍。

备份队员李响说:“这一百天,我不仅感受到军乐精神的独特魅力,更深刻体会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意义,我深知站位不同,使命相同,你们用乐器向祖国敬礼,我用随时挺身为你们护航。”。

回望这一个个站位,他们是把握精准节奏的调控者,是自我突破的追梦者,是团队协作的同行者,是默默奉献的守护者,更是红色血脉的传承者、强军担当的践行者。军事文化学院军乐骨干们用行动诠释了“站位”的深层内涵,以专业、担当和协作精神,在阅兵场上展现出新时代文化战士的风采。这段经历必将融入他们的血脉,成为未来军旅生涯中不竭的力量源泉。无论将来奔赴何方,这份在阅兵场淬炼出的忠诚、担当与奉献,都将是他们永远奋进的力量。(高远)

来源:马某马上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