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下午,记者随“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集体采访活动,走进长宁区周家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址)与上海市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长宁)分平台,实地探访长宁在基层文化服务升级与企业出海赋能领域的创新实践,感受“最虹桥”品牌下的民生
9月23日下午,记者随“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集体采访活动,走进长宁区周家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址)与上海市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长宁)分平台,实地探访长宁在基层文化服务升级与企业出海赋能领域的创新实践,感受“最虹桥”品牌下的民生幸福感与经济活力。
5000平方米空间里的“幸福密码”
“以前想找个地方看书、运动得跑好几个地方,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一站式解决。”在周家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三楼同周书房,居民李阿姨正带着孙子在儿童阅览区阅读绘本,言语间满是满意。这座今年3月完成竣工验收、4月起分层开放的文化地标,坐落在玉屏南路560弄78号,以近5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构建起 “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枢纽型”的社区服务新生态。
中心创新打造的“同周”四大主题空间,让不同需求的居民都能找到归属感。一楼同周会客厅内,有236个座位的多功能厅每月举办多场公益电影与党课报告,“周桥印记展廊”用静态展览讲述棚户区到宜居社区的蜕变史。“同周暖XIN屋”成为特殊群体的“避风港”,在这里,老人可免费热饭休憩,新就业群体能随时充电饮水,民政服务转介功能更是打通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楼同周学苑堪称社区“文化加油站”。9间功能教室各有特色:上海首个社区级智慧体育体验馆“智体馆”,让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体验飞行、滑雪等智慧运动;“国粹馆”的AI笔墨辅助与机器人象棋对弈,让传统文化焕发科技活力;虚拟演播间“时空坊”为社区文体活动提供专业直播录播支持……而在马卡龙配色的“幸福回声廊”上,居民手写的心愿与社区的回应贴满墙面,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动写照。
此外,地下一层同周运动馆(即社区市民健身中心)设置了4张乒乓球桌与专业舞蹈房等,更是让“15分钟社区生活圈”变为现实。值得一提的是,运动馆推行的“369”公益性收费模式与帕金森乒乓球干预项目,既保障了服务普惠性,又体现了对特殊群体的关怀。
构建企业“走出去”全链条支撑
如果说社区文化中心是长宁民生服务的“暖心名片”,那么位于上海荟聚办公楼D座8楼的上海市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长宁)分平台,则是长宁助力企业融入全球经济的“强力引擎”。上海市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长宁)分平台面积2000平方米,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是中心城区建设最早、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企业出海综合服务平台。
“从政策咨询到物流通关,在这里所有出海难题都能找到解决方案。”长宁区商务委副主任金恺告诉记者。平台聚焦企业出海全生命周期需求,从政务服务、市场化专业服务两个角度,构建起“12+12”服务矩阵。在政务服务方面,会展海关、区人才局等多部门协同,提供通关便利、海外人才服务、APEC商务旅行卡办理等12类事项;专业服务方面,集聚阿里巴巴国际站(以下简称“阿里国际站”)、金杜律师事务所等60余家优质服务商,覆盖跨境金融、知识产权、ESG咨询等12个服务类别。
平台的“智能化”特色更是让人眼前一亮。AI互动体验区的数字人讲解、VR看厂功能,为企业海外展示提供新路径;数据运营服务展示跨境贸易全球运营数据,帮助企业精准把握市场动态;常态化举办的“虹桥出海沙龙”,已累计服务3700家企业。8月举办的“欧洲大买家对接会”,更是直接促成区内优质企业与欧洲制造商和贸易商的精准对接,搭建起通往欧洲市场的“桥梁”。
作为平台核心合作伙伴,阿里国际站的落地颇具代表性。“长宁的区位优势、产业生态与‘金牌店小二’服务,让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这里。”阿里国际站华东大区总经理侯野表示,自落户以来,阿里国际站已联合平台为7楼风格服饰等企业提供一站式出海解决方案,帮助其两周内拿下北欧品牌买家的订单,诠释了“长宁服务”的效率与温度。目前,平台正推动成立“长三角出海产业联盟”,进一步完善出海服务生态圈。
来源:柠檬酸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