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袤的陇原大地上,一股由津门吹来的帮扶春风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天津陇福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办者张世佐,将企业发展深深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局,投身家乡产业帮扶,以产业投资为抓手,以公益慈善为初心,在甘肃多地推动振兴、传递温暖,提升当地农民的“造血”功能,推动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在广袤的陇原大地上,一股由津门吹来的帮扶春风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天津陇福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办者张世佐,将企业发展深深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局,投身家乡产业帮扶,以产业投资为抓手,以公益慈善为初心,在甘肃多地推动振兴、传递温暖,提升当地农民的“造血”功能,推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光彩事业的深刻内涵。
在会宁县,通过市场需求调研,张世佐投资1000万元成立陇源丰包装有限公司,成为区域内唯一的纸箱生产企业。截至2022年9月,实现经营收入1800万元,东西部协作入股资金100万元,带动已脱贫户120户,公司每年向已脱贫户按入股股金的6%进行分红,每户每年500元,填补了会宁县纸箱生产企业的空白,降低了会宁县农副产品包装成本,减轻了农副产品生产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了会宁县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
同时,张世佐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和深度考察,发现会宁县具有产业聚集、交通区位、商贸流通等优势,并结合该县丰富的红色资源、文化底蕴以及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将会宁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探索出一条以数字化驱动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他积极推动会宁县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集中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旨在打造一个展示、展销和孵化商务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这一举措不仅推动农业现代化,还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并有助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会宁县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作为甘肃省的先行者,由数字商务、数字科技、数字文旅和智慧农业四大板块构成。电商直播中心组建专业团队,通过直播带货对会宁的传统土特产品如胡麻油、马铃薯粉条等进行推广,帮助其成功进入国内外市场。这不但为当地农产品打开更广阔的销售渠道,也提升了会宁县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据统计园区成立上半年,该板块日均销售农特产品达到一万单,月销售额高达50万元,将会宁县的农业产品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舟曲县,张世佐以发展现代丝路寒旱特色农业为引领,聚焦产业兴旺目标,积极与甘南州联络对接,在政府牵头下,2022年投资1000万元成立舟曲晨源特色杂粮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运行后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贫困户的利益,舟曲晨源特色杂粮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按照高于市场价的订单合同价格收购贫困户所产的杂粮,通过这种方式,公司已经建立了优质稳定的订单基地,这些基地分布于舟曲县的4个乡镇,涉及农户50户(其中36户为贫困户),基地每年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超过10万元。与此同时,在京东、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各大线上平台对其产品进行品牌化推销和售卖,也积极与政府联络,与电商公司携手举办东西部协作电商产业节,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让该县的优质的农产品走出来,销出去,使生产的优质农产品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将品牌打出去,销往全国。
舟曲项目的发展带动就业30人,土地流转30户105人,贫困户入股26户105人,辐射带动种植小杂粮农户200户703人,每年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超过10万元,产业帮扶力度的不断加大,带动灵活的就业方式,为本地群众开辟一条全新的致富之路。
在庄浪县,天津陇源丰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庄浪县苹果资源的优势,对甘肃贡禾食品有限公司的复合果汁饮料投资500万元进行苹果深度加工。果汁生产解决了水果储存问题,减少了水果的浪费,给果农增加了固定的销路,也将甘肃苹果以果汁的方式运输到全国各地。
依托甘肃贡禾食品有限公司,在甘肃开建庄浪县的“数字苹果园”“数字苹果”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可以对各个乡镇的土壤、温度、水肥进行实时采集,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技术培训、农资供应、机械服务等技术规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进一步发展加工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果蔬汁生产线,可以促进当地的水果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提高当地水果种植业的抗风险能力,拉长产业链,有利于当地水果产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壮大当地水果这一优势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截至目前,天津陇福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投资6000万元在甘肃兰州、平凉、靖远、庆阳、舟曲等地开展项目。这些项目累计销售扶贫农产品超过2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了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或脱贫。致力于发展农业和电商事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取得显著的成效和深远的影响力。
致力于做负责任、有温度、有情怀的企业,为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多年来,张世佐积极投身各类慈善公益事业,助学、助老、助残等,并支援各类自然灾害、公共危机等,为公共事业累计捐款捐物500多万元。
未来,天津陇福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继续深耕东西部协作与乡村振兴事业。通过消费帮扶馆内的“天津-甘肃”文化产品展卖区,展示甘肃省内众多非遗项目,消费帮扶赋能甘肃优秀文化,促进乡村振兴。探索利用甘肃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当地旅游,加强甘肃旅游宣传,制定特色西北旅游线路,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与消费。加强与当地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计划,为乡村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和专业技术人才。持续推动互联网电商直播,带动农产品销售和就业。继续积极助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投身参与光彩事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等,不断探索以数字化驱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