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却又清晰得如同在我耳边低语:"明明,东屋地板下面...北宋汝窑笔洗...别让外人知道..."
时间是2012年,这是我第三次梦见外祖父,那个晚上,窗外的雨下得特别大。
梦里,外祖父穿着那件熟悉的藏青色中山装,站在老宅的书房里,背对着我。
他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却又清晰得如同在我耳边低语:"明明,东屋地板下面...北宋汝窑笔洗...别让外人知道..."
我猛地从床上坐起,额头上一层细密的汗珠。窗外一道闪电划过,照亮了我租住的狭小公寓。床头的闹钟显示凌晨三点十八分。
"又是这个梦。"我抹了把脸,打开台灯。书桌上摊开的笔记本已经记满了前两次梦境的细节——外祖父说的每一句话,老宅书房的具体布局,甚至是他手指向的那块特殊的地板位置。
我叫耿天明,今年二十九岁,是一家私企的中层管理人员。外祖父周德昌生前是镇上小有名气的有钱人,就我奶奶一个女儿,他去世时我还没有出生。
但经常听奶奶讲起他的故事,外祖父为人精明,十分勤奋,也给我看过他的照片。
据奶奶说,在民国大饥荒时,外祖父由于有田产,会经营,囤了不少粮食,经常用粮食去接济我们本家的困难户,在那个饿死人的时代,他还能偶尔用粮食换点古玩来自己收藏。
关于外祖父的收藏,家里流传着各种传说,但谁也没见过那些所谓的"价值连城"的宝贝。
雨水拍打着窗户,我翻开手机相册,找到几年前回老宅时拍的照片。那栋两层高的青砖小楼已经空置多年,自从家人都搬到市里面,就再没人常住。
照片里的书房陈设简单,一张红木书桌,几个书架,还有外祖父生前最爱的黄花梨太师椅。
我的目光落在书桌旁的地板上。梦里的外祖父就是站在那里,用拐杖点了点第三块地砖。
"不可能..."我喃喃自语,却又忍不住打开购票软件,预订了最早一班回老家的车票。
第二天中午,我站在了老宅门前。铁门上的锁已经生锈,钥匙转动时发出刺耳的声响。推开门,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
阳光透过布满灰尘的窗户斜斜地照进书房,虽然没有怎么来过这间屋子里,但一切都和我记忆中的一样,只是更加破败。我蹲在书桌旁,数着地板——从左往右第三块,从前向后第五块。
地板看上去毫无异常。我试着用指甲抠了抠边缘,多年的灰尘让缝隙几乎看不出痕迹。从工具间找来一把小铲子,我小心翼翼地沿着边缘撬动。
"咔嗒"一声,地板松动了。我的心跳加速,手心渗出汗水。掀开地板,下面是一个不大的空洞,放着一个沾满灰尘的木匣。
木匣大约10厘米高,表面雕刻着精美的缠枝花纹。我颤抖着双手将它取出,拂去上面的灰尘。匣子没有锁,但盖子因为年代久远而有些紧。我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
里面是一件用褪色红绸包裹的物品。揭开层层包裹,一件满是岁月感的小盘子呈现在我眼前。
盘子不大,直径大概只有十三厘米,满是裂纹和针孔一样的小洞,摸上去手感极其细腻,像婴儿的屁股一样,造型古朴而优雅,即使我对瓷器研究不深,也能看出这绝非寻常之物,尤其是底部三个像芝麻一样的东西。
"原来外祖父说的是真的..."我轻声说道,手指不自觉地抚过盘身冰凉的釉面。
我将小盘重新包好,小心地放进背包。离开前,我环顾这间承载了太多记忆的书房,恍惚间似乎看到外祖父站在角落对我微笑。
回到城里后,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查阅资料。发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汝瓷,宋徽宗一个梦所让工匠创作出来的瓷器。
宋徽宗对汝瓷极其喜欢,作为北宋皇家御用瓷器,天青色等烟雨说的就是它,如果不是上网查资料,我很难想象,这个满是岁月痕迹的不起眼小盘,在网上每一次成交都是在数百万美元之上,如果这件是真品...
我不敢往下想。第四天,我决定去市博物馆找专家鉴定。
市博物馆的瓷器鉴定室在二楼东侧。接待我的是一位姓赵的老先生,白发苍苍,戴着一副老花镜。
"小伙子,有什么可以帮你的?"赵老和蔼地问道。
我从背包里取出包裹严实的小盘,小心地放在铺着软垫的桌上。"赵老师,我想请您帮忙看看这件瓷器。"
当红绸完全展开,赵老的表情瞬间凝固了。他拿起放大镜,凑近小盘仔细端详。我注意到他的手在微微发抖。
"这...你是从哪里得到这件瓷器的?"赵老的声音突然变得严肃。
我犹豫了一下,决定实话实说:"是我外祖父留下的。最近整理老宅时发现的。"
赵老放下放大镜,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你贵姓?"
我姓耿,我小心翼翼的回答。
"三十年前,我刚刚参加工作,跟着老师来这个城市做文物普查。
赵老的眼神变得悠远,当时有人举报说本地有个收藏家私藏国家一级文物汝瓷,虽然说汝瓷是我们河南烧造的,就在隔壁市,但这种瓷器全世界只发现了60多件,均在国家级博物馆和世界顶尖博物馆,只有寥寥几件在私人藏家手里,
举报人说的很详细,是一件不大的小盘子,背面有三个像芝麻一样的痕迹,有一个缺,描述的跟我这件瓷器一模一样。
赵老的手指轻轻抚过小盘子的釉面,我心跳如鼓:"所以这件是真的?"
"从釉色、胎质、开片,以及长时间存放氧化出的玉质感来看,确实符合北宋汝窑特征。"赵老谨慎地说,"不过还需要进一步检测。如果你同意,我可以和同事讨论一下,免费给你鉴定。"
就在这时,鉴定室的门被推开,一个西装笔挺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赵老,听说来了件好东西?"男子笑容可掬,目光却直勾勾地盯着桌上的小盘子。
赵老的表情明显冷淡下来:"马副馆长,这位耿先生带来一件家传瓷器请求鉴定,我正在办理手续。"
马副馆长走近桌子,眼中闪过一丝我读不懂的情绪:"北宋汝瓷?民间还能见到这么完整的器物真是难得。"他转向我,伸出手:"我是博物馆副馆长马世昌,耿先生怎么称呼?"
我简单做了自我介绍,马世昌的热情让我有些不自在。他的手指过于用力地握住我的手,眼睛却一直没离开过小盘子。
"耿先生,如果这件瓷器鉴定为真,不知道您有没有考虑过出手?博物馆可以给出合理的价格。"马世昌的语气突然变得急切。
赵老咳嗽一声:"马馆长,鉴定还没完成,谈这些为时过早。"
马世昌讪笑两声:"当然,当然。只是这样珍贵的文物,如果能留在博物馆供公众欣赏,也是美事一桩。"
他递给我一张名片:"有任何需要都可以联系我。对了,这么贵重的东西,耿先生可要保管好啊。"
马世昌离开后,赵老的表情变得凝重。他压低声音说:"小耿,这件瓷器如果确认为真,价值不可估量。在你做任何决定前,一定要慎重。当年举报的人..."他欲言又止。
"是谁?"我追问道。
赵老摇摇头:"没有确凿证据。但今天马馆长的反应...太反常了。他平时对民间藏品从不过问。"
检测安排在两天后。离开博物馆时,我总觉得有人在跟着我。回头看去,只有匆匆的行人。也许是我太紧张了。
那天晚上,外祖父又出现在我的梦里。这次他没有说话,只是悲伤地摇头,手指向书房的一个暗格。我惊醒后立刻记下这个细节,决定明天再回老宅看看。
第二天一早,我刚要出门,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
"耿先生,听说您手上有件不错的瓷器?"电话那头是一个沙哑的男声,"如果有意愿出手的话我们可以聊一下,价格好商量。"
我浑身发冷:"你是谁?怎么知道我的电话?"
"这不重要。多少钱都可以现金交易。考虑一下?"对方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我站在门口,突然意识到这件祖传的瓷器可能带来的不只是财富,还有危险。
来源:豫桥私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