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近三百年的满清,是中华文明的倒退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00:56 2

摘要: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大明王朝剧终。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多尔衮率八旗兵如狼似虎围困京师,问鼎天下,凯歌锦旗和皇座龙袍中皆血泪悲歌。

“大清药丸”这个字眼要放在300年前,估计能让一众辫子爷肾上腺迅速飙升,放在溥仪的自传里,仍足以让人声泪俱下,但搁现在却早已人间麻木。

看到网上很多人说,满清让中国倒退,是中华文明的大灾难。有这么严重吗?

我们不妨选取几个点,穿插列举一些教科书书无暇兼顾的小事件,管中一窥当年不可一世的天朝上国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解释一句:选几个点的意思是,点可能很多,这些点是从很多的点中选的,还极有可能是带着不理性的偏执选的,但不会影响结果。

一、血泪悲歌里的问鼎中原

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大明王朝剧终。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多尔衮率八旗兵如狼似虎围困京师,问鼎天下,凯歌锦旗和皇座龙袍中皆血泪悲歌。

1645年,多尔衮站稳脚跟后下剃发令:“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违者斩”,并要求汉族人改穿满族服饰,留“金钱鼠尾”发型。汉人秉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祖训,不愿屈服,满清暴力镇压,血流成河。

江阴百姓喊出“头可断,发不可剃”,推举阎应元、陈明遇抗议。清军初派三千人攻打,反被击败。多尔衮随后调24万大军、数百门大炮,围攻江阴81天。城内百姓粮尽吃树皮、箭尽用石头,妇女儿童皆上城御敌。

城破后,清军屠城,阎应元战死,秀才徐玉枢率全家投河,老婆婆与孙儿躲入井中仍被填井。最终仅53人因被留作收尸存活,《江阴城守纪》记载“满城杀尽,然后封刀”,焚尸烟飘数十里。

最血腥惨烈的莫过于“扬州十日”。扬州百姓不愿投降,清军破城后,多尔衮下“十日不封刀”之令。十日间,清军见人就杀,商铺被焚,血流成河。

幸存者王秀楚在《扬州十日记》中记载“前后左右,处处焚灼”,最终扬州八十万人丧生,繁华古城沦为空城。“嘉定三屠”更甚,因百姓抵制剃发令,清军三次屠城,第三次直接焚城,连寺庙僧人都未幸免。

有人以“改朝换代难免流血”辩解,可刘邦进咸阳“约法三章”、李世民占洛阳安抚百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善待后周宗室,皆无这般屠戮。

满清的问鼎和统治,全靠阴谋与屠刀,践踏“仁义道德”,所谓“改朝换代”,不过是强盗抢地盘的幌子。其近300年的暴力维系,视汉人为奴隶,性质与“五胡乱华”、金人围剿开封并无两样,与“殖民统治”如出一辙。

二、阳奉阴违下的文化政策

满清在文化上堪称“两面派”,表面推崇儒学,实则大肆破坏文化传承,是不折不扣的“文化刽子手”。

康熙开“博学鸿儒科”,乾隆组织编《四库全书》,看似重视文化,实则《四库全书》成了“文化清洗”的工具。编书时,官员先筛选书籍,对不利满清、涉民族问题或思想开明的典籍,要么焚毁,要么篡改。据统计,禁毁书籍达三千多种、六七万部,几乎占明朝以来书籍的一半。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因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直接被禁;顾炎武《日知录》中涉少数民族的内容被改得面目全非;方孝孺文集因作者有骨气,也遭禁毁。

更过分者,《明史》中满清祖先属明朝属国的记载,被改为“自古独立”;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被篡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彻底扭曲历史。

疯狂的文字狱更是把文人逼入绝境。徐骏因“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被指影射清朝,遭斩首焚书;戴名世《南山集》因记载南明历史、用南明年号,被凌迟处死,牵连三百余人;雍正年间吕留良案,已死的吕留良被剖棺戮尸,子孙、门生或被杀或流放,牵连两百多人。

彼时沾点文人身份皆噤若寒蝉,写文章需反复斟酌字词,不敢谈时政、论历史。满清所谓“传承文化”,实则是毁灭文化,斩断中华文明的根脉。

三、奴化风行下的自信摧残

满清最阴毒的手段是推行奴化教育,打断汉人的脊梁,磨灭文化自信,其危害远超屠刀。

朝堂之上,明朝大臣见皇帝自称“臣”,可提意见甚至批评皇帝,如海瑞骂嘉靖帝仍保全性命。但清朝大臣需自称“奴才”,看过清宫戏的应该比较熟悉,满族大臣一口一个“奴才叩见皇上”,汉人大臣虽偶可称“臣”,地位却更低。

乾隆时汉臣孙嘉淦因提意见,被骂“你是什么东西,也敢管朕的事”;和珅靠装“奴才”低声下贱讨好乾隆,竟获大权。“奴才”与“臣”的差别,本质是让官员从心理上自认低贱,丧失独立思想和昂首的自信。

处江湖之远的民间教育也被严控,私塾只能教四书五经,且必须按朱熹注释授课,不得有个人理解,若教《明夷待访录》等禁书,师生皆受牵连。老师还需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将皇帝捧为神、百姓视为草。

教《论语》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么被跳过,要么被曲解为“君为贵,民为轻”,学者王夫之的先进思想因书籍被禁,鲜少有人知晓。

选拔人才的主要通道科举制度则沦为奴化工具。明朝科举虽考四书五经,仍有策论考察时政见解。清朝却只考八股文,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格式严格规定“破题、承题、起讲”等步骤,阅卷只看格式与字迹,不重内容。

康熙年间状元王云锦,被问“如何治理黄河”时竟无言以对。文人王士祯因长期受八股束缚,见新思想文章便斥为“离经叛道”。

明朝读书人敢议朝政、结社论事,王阳明心学更激发个人能动性;清朝文人却成“听话的木偶”。

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所言“中国人至多不过是奴隶”,正是满清奴化教育的恶果,汉人从昂首挺胸的“中国人”,变成点头哈腰的“奴才”,民族精气神荡然无存。

四、故步自封下的国力衰退

满清前期自诩“康乾盛世”“天朝上国”,后期却国力暴跌,从世界强国沦为任人欺凌的软柿子,皆因故步自封,拒绝跟上时代所致。

第一产业农业方面,满清耕地面积大幅增加,生产技术却毫无进步,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李鸿章在安徽有数千亩田,佃户张老三因旱灾交不起地租,被管家牵走耕牛、拆毁房屋,最终饿死途中。和珅占田八万多亩,年收地租数百万两,相当于清朝半年财政收入。

乾隆年间山东旱灾,“饿殍遍野,人相食”,百姓只能吃树皮、草根甚至死人肉。

工业上,如果有的话。西方已开启工业革命,清朝却停留在手工制造。纺织业英国1765年发明珍妮纺纱机,日纺数百根,清朝纺织工用手工纺纱机,一天仅纺一根,纺织厂月产几十匹布,远不及英国日产几千匹。冶铁业也是遥遥落后,英国商人曾评价清朝冶铁技术“落后欧洲两百年”。

军事方面更是一言难尽,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军士兵李明在日记中写道:“英军的炮一响,我们的炮就炸膛了,鸟铳打不到英军,只能逃跑”,短短几句话,足以说明一切。

科学技术发展上,西方科学家研究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哥白尼日心说已普及,清朝读书人仍钻八股文,天文历法沿用明朝《大统历》,误差极大,南怀仁编的新历法因“洋人所制”遭拒。乾隆时马戛尔尼使团带来世界地图,乾隆竟认为“地图是假的,我怏怏大清怎会这么小”。

满清在农业、工业、军事、科技上等各个方面难得的全面落后,却固守“天朝上国”幻想,愚昧无知,妄自尊大,最终被列强用枪炮打开国门,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人民受尽屈辱,国家风雨飘摇。

五、矛盾集中下的天朝大厦

满清统治如装满炸药的桶,阶层矛盾、民族矛盾交织,稍有火星便会引爆,大厦倾于投足,巨轮覆于举手。

江南大地主一家占田上万亩,农民租种需交一半以上粮食,还得额外交“押金”“手续费”。江苏苏州地主徐乾学有两万亩田,佃户陈阿六因贫交不起地租,粮食被抢、儿子被抓为奴,告状反被县官赶走,最终跳河自尽。

官员也贪腐成风,和珅贪污八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朝十五年财政收入;地方县令靠“火耗”“摊派”捞钱,陕西粮道张集馨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记载,每年需给总督送一万两、巡抚八千两,这些钱最终都从百姓身上榨取,导致大量百姓逃荒。

满清作为少数民族统治汉族,推行“满汉不平等”政策。

政治上,重要官职多由满人担任,乾隆时六个内阁大学士中四人是满人,军机处军机大臣也以满人为主,且满人升迁速度远快于汉人,曾国藩因是汉人,直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无人可用才获重用。

经济上,满清入关后下“圈地令”,直隶十六万顷好地被圈给满人,汉人只能种贫瘠土地,且满人免赋税徭役,汉人却要交重税,服修运河等苦役。满汉禁止通婚,满人犯法由“理事厅”轻判,汉人打满人会被处死,满人打汉人仅罚款。

矛盾积累下,清朝农民起义和民间反抗不断。康熙时有三藩之乱,雍正时有白莲教起义,乾隆时有天地会起义,嘉庆时有白莲教大起义,道光时太平天国运动更是席卷十八省,持续十四年。

太平天国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吸引大量百姓参与,清军屡败,只能靠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官员组织团练抵抗。虽太平天国最终失败,但清朝统治根基已动,元气大伤。

六、傲慢无知中的机遇错失

近代世界剧变,西方借工业革命崛起,满清却沉迷“天朝上国”美梦,狂妄自大地一次次错失机遇,最终被时代抛弃,被历史淘汰。

1793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派马戛尔尼带蒸汽机、天文望远镜、连发枪、战舰模型等先进礼物访华,希望通商。清朝官员视使团为“蛮夷”,逼其下跪,马戛尔尼最终以单膝跪地礼面见乾隆。

乾隆拒绝通商请求,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还将礼物斥为“奇技淫巧”,扔在皇宫角落。马戛尔尼在日记中预言“清朝的无知会让他们付出代价”,后来果然应验,英国回国后便着手准备侵华,为鸦片战争埋下伏笔。

自此清朝在继续迷失自我、错失机遇路上越走越远。

嘉庆时阿美士德使团访华,因不愿下跪被直接赶走;道光时林则徐在广州禁烟,发现西方技术后编《四洲志》,建议学习西方枪炮,却被道光革职流放。

魏源受《四洲志》启发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可清朝官员认为“洋人的东西不靠谱”,此书在国内无人问津,传到日本后却推动日本学习西方,最终日本强大后反过来侵略中国。

清朝尤其排斥西方事物。1876年英国在上海修淞沪铁路,官员以“破坏风水”“影响皇帝休息”为由,花二十八万两白银买下后拆毁铁轨;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修电报线,遭官员反对,称“会让鬼魂不安”,几被拆除。

满清因深入骨髓的傲慢无知,一次次推开机遇,从天朝上国沦落为伸头挨打。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签《南京条约》,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签《北京条约》,1894年甲午战争签《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辛丑条约》,割地赔款不断,近代百年屈辱,皆因满清傲慢无知、自大狂妄所致。

满清王朝绝非有些人说的什么“中华文明的继承者”,而是不折不扣的“中华文明倒退加速器”。

从入关时的血腥屠戮到统治中的思想禁锢,从经济上的故步自封到外交上的丧权辱国,满清用一系列操作,把明朝传承下来的文明火种几乎掐灭,把中国从东亚文明中心拖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让中华文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断层与危机。

所以,满清统治的近三百年,是中华文明倒退的三百年。文化上,从思想活跃到万马齐喑;经济上,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落后挨打;政治上,从君臣共治到君主专制;军事上,从东亚霸主到任人欺凌。它不是中华文明的“守护者”,而是“破坏者”,是它让中国错过了近代化的关键机遇,让中华文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直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中国才真正开始了文明复兴的艰难征程。

满清对中华文明的倒退,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这是永远无法抹去的没有任何争议的历史事实。

来源:才子稻花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