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秋分时节,岁稔年丰,穰穰满家。神州大地从沃野到水乡,从果园到渔港,大江南北尽是丰收盛景,田间地头遍响大地欢歌。今年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在山东烟台招远市拉开帷幕。
光明日报记者 冯帆 宋喜群 陈晨
9月23日,秋分时节,岁稔年丰,穰穰满家。神州大地从沃野到水乡,从果园到渔港,大江南北尽是丰收盛景,田间地头遍响大地欢歌。今年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在山东烟台招远市拉开帷幕。
今年丰收节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展现“三农”发展辉煌成就,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是一场集科技感、文化味、烟火气于一体的丰收盛会。
9月23日,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鹿冈乡青山村,党员志愿者驾驶收割机帮助农户收割中稻。刘浩军摄/光明图片
9月23日,在贵州省榕江县三宝侗寨举行的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分会场活动上,人们在参加捉鸭比赛。新华社发
“村里的早稻亩产达589.1公斤,比去年增产12.5公斤,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去年我养牦牛、藏羊收入十几万元,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扎西德勒。”“我们村的石榴越种越好,生活越来越美。”……来自湖南省常德市港中坪村、青海省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的5位农民朋友先后讲述了当地丰收的场景和美好的生活,和全国宾朋共庆丰收、共话振兴。
活动现场,农民朋友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他们登台发丰收喜报、晒美好生活,电商平台组织主播热情带货,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单县羊肉汤、蓬莱小面等乡村特色美食,戏曲展演乡韵悠长,吉祥物“山海双宝”萌趣灵动,呈现出农业丰收、农村繁荣、农民幸福的繁荣景象。
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一招。在主场活动科普展区中,禽舍猪场巡检机器人、养殖棚舍清洗机器人、墒情检测设备等智能新装备、生物新技术集中亮相,成为现场的焦点。
“我们这款养殖棚舍清洗机器人专为规模化养殖场打造,相比传统人工清洗,可省工近50%,效率提升一倍,还可以减少污水排放,降低能耗。”山东巴斯沃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广涛介绍。
主场活动中,现代农机和本地的苹果景观元素巧妙融入主会场舞台,各展区展位与大户陈家村的民俗文化街、农耕文化街完美融合,北海银行纪念馆和“金融助农”成果展示区相互辉映,乡村美食汇的地道风味飘香十里,乡村大集的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全面展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成就。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首丰收的歌。从文艺联欢到成果展示,从特色体验到赛事联动,招远市大户陈家村全国主场活动组织开展了喜庆热烈的群众庆祝丰收联欢活动。“在这里,丰收不仅是粮食产量的增加,更是产业繁荣、生态改善、文化焕新、农民富裕的全面丰收。”大户陈家村党委书记陈松海说。
据统计,全国各地累计开展3000多场次庆丰收活动,线上线下结合,城乡融合互动,吸引数亿人次关注参与,营造了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汇聚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
今年是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山东以片区建设作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抓手,全省梯次建设片区2070个,覆盖行政村1.8万个,每个片区围绕1~2个优势主导产业推动多种新业态共生共融,实现了乡村面貌整体跃升,有效破解乡村发展瓶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我们省选取‘万村共富’中的重点村派工作队进行帮扶,为他们提供技术、资源、资金等全方位的支持,通过抓党建促振兴,以示范项目为引领,推动片区协同发展,从而带动万村共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山东驻招远市省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成员程秀恩说。
齐鲁大地,春华秋实,鲁西平原的玉米穗裹着金衣颗粒饱满,胶东半岛的苹果缀满枝头映红山野,黄河口的大闸蟹膏满黄肥活力满满,全省的秋粮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米袋子”稳、“菜篮子”丰、“果盘子”满的图景正成为现实。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首和谐的丰收协奏曲正在奏响。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4日 08版)
来源:光明网